8月3日上午,骆永明(右一)、郑茂坤(右二)等一行人到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姜庄村考察土壤修复项目

大众网德州8月27日讯(记者 蒋丽君 通讯员 孙贤)8月3日上午,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姜庄村尤其热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骆永明等一行人前来现场考察,此行,他们为了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绿色项目汇聚在一起。这个项目将原本已经开始陷入沉寂的村土地,变成了“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野外基地”。

野外基地的建立,标志着德州成为全国首家探索土壤修复新模式的城市。项目结缘德州,则要归功于“媒人”郑茂坤。2016年7月3日,通过招才引智政策来到德州挂职的中国科学院人才郑茂坤博士正式报到,他不是孤身而来,在德州优良营商环境的吸引下,他带来了一批好项目。

田径运动员需要一双合脚的跑鞋,人才也需要。近年来,德州经开区紧紧围绕当好东部城区建设主力军、建好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总体目标,集中精力出政策、抓载体、优环境,吸引了一大批高质量人才在德州“落地生根”,发挥人才优势,促进经开区产业发展能够做到产学研一体化。

政策红利滚滚而来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焦文华在2014年从北京来到德州,创办了深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我感觉德州非常重视人才工作。来到德州以后,我们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务。从办公场地、厂房到人才公寓,再到各级资金的扶持,都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让我们这些外地人才在创新创业方面如鱼得水。”焦文华说。

深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焦文华正在调试设备

德州经开区在德州市人才政策“黄金三十条”的基础上,出台了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给人才提供“沃土”;近年来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安澜产业领军人才计划的意见》,对创新、创业人才给予资助;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股改和对接资本市场的若干政策》、《关于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形成了人才、科技、金融“三位一体”的人才政策支撑体系。

政策有了,保障有了,人才自然就来了。

目前,经开区累计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10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柔性)9人,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16人,省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1人。

要把高层次人才引进来、留下来,最重要的是打造优质服务环境。

经开区通过多维度提升人才服务质量,使人才在开发区安居乐业。通过“一对一”结对,为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提供绿色通道,建人才公寓,加强人才政策和人才事迹宣传等方面,全面提升人才“地位之耀”。

“我很感谢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环境很好,给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郑茂坤告诉大众网记者。

平台“助跑”事半功倍

散发着科技气质的园区,高端大气的办公楼设计,50余万平方米的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在东部城区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园区内引进了清华启迪、天使街等多个专业运营团队合作,对孵化器进行专业化运营。建立了完善的孵化网络体系,可为初创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咨询、手续代办等多项服务。

深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孵化器中成长起来的企业,致力于做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开拓者。公司自主研发的大输液智能灯检机、小容量智能灯检机和外观检测灯检机,已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目前公司估值已经过亿。

近年来,经开区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

经开区在引进产业领军人才的同时,采取走出去学、成立在职研究生班、以赛代评认定职业资格等多种方式,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三类产业急需人才,形成了“远者来、近者悦”的局面。

有了高端人才,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必须“跟上”。经开区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引进了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东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12家国家级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与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五大技术研发平台”和“六大技术转移中心”,为区内企业提供研发、转化、检测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最大限度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人才“磁铁”效应集中发力

通过人才的“磁铁”效应“以才引才”,这将是经开区一笔巨大的财富。

2017年初,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国家863、973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骆永明来到德州探望郑茂坤,吃饭时聊起了德州良好的营商环境与目前的发展状况,郑茂坤希望骆永明也可以加入到德州这片“沃土”。

经过半年多的时间,2017年10月,在郑茂坤的“穿针引线”下,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华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德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科华鲁土壤修复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开发居世界一流水平的污染土壤修复实用技术。与此同时,成立了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的中科华鲁土壤修复工程有限公司,并以公司为基础建设土壤修复产业园,目前设计图纸已出,正在逐步推进中,这将成为全国土壤修复产业聚居区和技术研发高地。

太平亿康德州康养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

无独有偶,郑茂坤还牵线引进了大型国企中国太平旗下太平亿康基金投资50亿的“德州?梧桐国际健康产业园”和央企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亿的鲁西北数据湖产业园等大项目,这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东部城区的创新驱动发展。

“德州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一直给我很大的动力,德州的营商环境也给了我发挥作用的平台,德州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令我感动,现在,德州是我的第二个家,我希望把更多的中科院资源带到德州。”郑茂坤说。

目前,经开区的高层次人才都在“摩拳擦掌”,期待着在助力东部城区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跑出“加速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