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距离十三陵水库工程完工日期只剩下64天的时候,两位中央军委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和聂荣臻元帅,与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上将一起来到工地视察,他们现场请示中央军委同意后,决定抽调四个师连同机械设备,迅速赶到工地参加水库建设,并强调一定要把这个水库按期修好。修建如此大规模的水库,一般情况下没有几年时间是不可能建好的,但既然决定十三陵水库即刻筹备开工,时间又只有半年左右,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要解决如何保证在预定时间内建成的问题了。


1954年4月,周恩来总理视察北京昌平的十三陵地区,因为雨季还没有到,十三陵严重缺水,周总理说:“十三陵这个名胜古迹是外宾的必游之地,有山无水是一大遗憾,如果修一个水库,有一个大的水面,那就更美了。”

同年夏天,水利部向北京市有关部门传达了周总理的指示,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北京市委就开始规划和设想在十三陵修建水库。


十三陵水库筹备开工

十三陵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天寿山一带,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之所以叫十三陵,是因为这里有十三座依山而筑的皇陵。

十万大军修水库!毛主席关心过问,周总理到场视察


由于地形是盆地,在过去,每遇夏季暴雨,山洪暴发,滔滔洪流直泻东山口,从东沙河一直泻入温榆河。

两岸的村舍、农田经常被毁,群众总是遭受严重洪水灾难。往往洪水过后,这里又变成一望无际的卵石沙滩,无水缺水,异常干旱。

1957年,随着全国农田水利建设高潮的兴起,十三陵水库从“三五”计划提前到了“二五”计划的头一年。

195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今冬明春大规模地开展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运动的决定》,要求根据农田水利条件,切实贯彻执行小型为主、中型为辅,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兴修大型工程的水利建设方针。

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委员会遵照党中央的号召,由时任北京市委农村工作部长赵凡带队,到水利建设取得一定经验的地区参观学习;与此同时,以市委的名义组建了市委大生产运动办公室,也叫水利办公室,由赵凡任主任。

十万大军修水库!毛主席关心过问,周总理到场视察

赵凡

1916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鄢(yān)陵县,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北京市委农村工作部部长。


赵凡将当时北京市的水利工程、水资源及水利物资等情况向北京市委做了汇报,市委领导先后两次专门召开会议,提出:尽可能地多修水利,增加灌溉面积。

经过反复讨论,北京市委决定:把计划修建的十三陵水库这个项目尽早搞起来。接到北京市委的任务,市政工程设计院于1957年12月26日提出了方案。


十万大军修水库!毛主席关心过问,周总理到场视察


1958年1月4日,北京市委批准了水库的设计方案,8天之后,也就是1月12日,北京市委决定即刻筹备开工,并且限定当年6月30日全部完工。之所以要限定在当年6月30日建成,跟北京市每年的汛期有很大的关系。

十万大军修水库!毛主席关心过问,周总理到场视察

杨启涛 十三陵水库管理处总工程师

北京的汛期是从6月1号到9月15号,昌平的主汛期是7月15号到8月15号。如果在这期间施工的话,对它本身的安全和质量,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修建如此大规模的水库,一般情况下没有几年时间是不可能建好的,但既然决定十三陵水库即刻筹备开工,时间又只有半年左右,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要解决如何保证在预定时间内建成的问题了。

在正式动工之前,参加建设十三陵水库的昌平县民工8000余人和义务劳动大军约2000人,自带行李、粮食和炊具,已经从四面八方来到工地。


十万大军修水库!毛主席关心过问,周总理到场视察


当时正逢天寒地冻,又缺乏施工经验,加之施工机械少、单凭人工运土上坝工效不高。

经北京市委和国家水电部研究决定,十三陵水库由昌平县承建改为北京市承建,并经市委批准成立十三陵水库修建总指挥部,由赵凡任总指挥。赵凡上任之后,先是到工地视察,然后召开会议,会上他判断:施工力量除昌平和其他区、县的民工外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发动全市党、政、军、民、学各界人士参加义务劳动,共建十三陵水库。

在赵凡的建议下,十三陵水库修建正式动工前一天,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向国务院反映,修建十三陵水库每天尚缺劳力约1万人,希望中央国家机关能以参加义务劳动的方式给予支援。

1958年1月21日,在隆隆的开山炮声中,十三陵水库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这一天,经国务院批准,相关单位负责牵头,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义务劳动的方式参加十三陵水库修建,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国务院领导亲自动员部署下,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立即行动起来。随着人员的增多,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怎么组织如此多的劳动力井然有序地施工呢?

十万大军修水库!毛主席关心过问,周总理到场视察

郭汉文时任十三陵水库建设总指挥部秘书长兼工地党委副书记

你都跟这儿干也干不过来,就是哪一班上班,哪一班下班,一天24小时三班倒。


除了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劳动队伍外,驻京人民解放军也陆续出动大批官兵担负工程中最艰巨的任务,随着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和人民解放军的加入,修建十三陵水库劳力缺乏的问题自然也就得到了解决。

十三陵当时还属“远郊区”,在没有月光和星光的夜里,基本上都是伸手不见五指。

为了解决夜间施工的照明问题,在赵凡的争取下,天安门管理机关新购置的原本用于天安门广场照明的100盏聚光灯,此时也被运到了施工现场。解决了照明问题,施工队伍昼夜不停,施工进度大大加快。


十万大军修水库!毛主席关心过问,周总理到场视察


集思广益、争分夺秒

时间在大家不分白天黑夜的劳动中很快过去,距离十三陵水库工程完工日期还剩下132天,这一天是除夕。为了与时间赛跑,与洪水争先,劳动大军决定春节不放假,仍然坚持在工地上进行紧张的劳动。

北京许多艺术家和各大学学生听闻十三陵水库建设工地除夕不停工,很受感动,纷纷组织了慰问团,到水库工地举行联欢。工地上2.7万多人的劳动队伍分成三个娱乐区,欣赏着各种精彩表演,整个工地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毛主席和周总理在得知劳动大军义务劳动,为了赶工期工地春节也不放假的这一消息后,深受感动。

1958年3月29日,这一天距离完工日期还有94天,周恩来总理来到了施工现场,听完汇报之后,他向赵凡他们转达了毛主席的话。毛主席说:“改良工具是技术革命的萌芽,推荐安徽用车子推土的办法,比肩挑好。”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劳动大军推土上坝摒弃了施工初期的肩挑背抬,全部改用独轮手推车推土。由于车子是独轮不够灵活,往往要三五个人才能推一车,而且推得不能过多,速度不能太快,距离也不能太远,否则人累、效率低。要完成更多的任务,赵凡他们必须要另想办法。

其实,在以往的修建过程中,也用过小火车拉土,可是小火车头运不过去,在这种情况下,总指挥赵凡问大家:我们是否可以用汽车拉土?

这一提议很好的启发了指挥部同志们的思维,从那之后,他们有事没事的时候就在想着汽车在铁轨上、路基上走的可行性,汽车和斗车连接的方法。经过一番集思广益,指挥部集合大家的力量终于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汽车拉斗车先是拉5个,然后逐步增加到8个、12个,一直拉到20多个;每个斗车先是装半车,然后再逐步装满车,到后来满车上又加装木斗。

就这样,一条条轻便铁轨应运而生,每条铁轨每天可以运土5000多方,大大节省了人力,效率也提高了六七倍。


十万大军修水库!毛主席关心过问,周总理到场视察


转眼间,距离完工的日期仅剩下70多天了。总指挥赵凡,把水利专家请到了现场,经过测算,专家认为按照目前的进度很难在预期的时间内完工,如果在北京的主汛期到来之前无法完工,洪水一旦冲毁大坝,后果不堪设想。

距离十三陵水库工程完工日期只剩下64天的时候,两位中央军委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和聂荣臻元帅,与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上将一起来到工地视察,他们现场请示中央军委同意后,决定抽调四个师连同机械设备,迅速赶到工地参加水库建设,并强调一定要把这个水库按期修好。


十万大军修水库!毛主席关心过问,周总理到场视察


十万大军修水库!毛主席关心过问,周总理到场视察

任魁 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清河高级公安学校学员

1958年4月份,接到校部的通知,全体学员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抢修水库。天亮吃过早饭就步行到工地,中午送饭在工地吃,晚上天黑才收工。收工以后回到驻地,用凉水擦身上,把那汗一擦,换上稍微干点的衣服就睡觉了,天亮了起来吃了饭又走了。两个月都没有洗澡,没有洗澡的地方。


随着人民解放军新增的四个师参战,十三陵水库施工力量猛增至10万人,工程进入到了紧张的冲刺阶段。为保证进度,指挥部每天晚上都召开碰头会,主要是检查当日施工情况、部署次日的工作任务。

会上,由指挥部总工程师汇报当日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质量差的工段,不仅当场受到批评,第二天还要返工,再经质量控制人员检查确认合格为止;未完成计划任务的工段,要在第二天的任务量之外补足。同时,碰头会的情况,每天向北京市委汇报,北京市委掌握了进度之后再向国务院和党中央汇报。

就这样,该克服的困难全都克服后,10万大军又接连奋战了半个多月,转眼间,距离十三陵水库工程完工日期只剩下30多天的时间了,十三陵水库工程能够顺利完成吗?

(未完待续......)



敬请收看今晚(5月20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

《十三陵水库》之《决策修建》


文字:李帅

编辑:张欣悦

主编:姜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