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上的雁翎队,地道中的游击队员,一幕幕穿越时光的真实影像记录了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重要历史时刻。这些影像背后的记录者,就是中国杰出的摄影艺术家石少华,他和沙飞、吴印咸并称为解放区三大摄影家。今天,艺绽君(ID:bjvariety)带你走近石少华的影像世界。

图/东方IC

石少华(1918-1998)祖籍广东番禺,1918年生于香港,5岁时随父母回广州定居。1938年初,石少华经八路军、新四军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的介绍,从香港奔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抗大高级军事政治研究队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石少华作为抗大先遣队摄影记者随校迁往晋察冀边区,随即被调往冀中开创摄影工作,由此与中国摄影事业结下60年的不解之缘。

石少华先生的摄影创作成熟于硝云弹雨的烽火岁月。像鲁迅倡导的新版画一样,石少华先生将手中的相机当作武器,以拍摄的新闻图片作为载体,在民族危亡之际走到大众前面,为救亡图存而呼唤和抗争。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为纪念中国老一辈革命艺术家石少华先生诞辰100周年,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韶影华章——石少华摄影回顾展”8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让我们一起透过石少华老先生的镜头,乘上时光机器回望那段风起云涌,战火纷飞的岁月。

1938年初

不到20岁的石少华

带着一台相机和胶卷

以及八路军、新四军香港办事处主任

廖承志的介绍信

从香港奔赴陕北

在陕北 他的摄影才华将得到充分释放

毛主席和小八路,延安 55×37.2cm 1939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毛主席与杨家岭农民谈话,延安 37.3×55cm 1939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石少华的镜头

记录了人民战争的真实场景

人们朴实无华 勤劳勇敢

蕴于照片中的硝烟与艰险

至今依稀可辨

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冀中 59.5×38cm 1940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1940年石少华在晋察冀军区与沙飞见面

两人一见如故 彻夜长谈

有了创办画报的构想

大生产,冀中 49.5×31cm 1942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在地下卫生所给伤员换药,冀中 石少华 38×50cm 1943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1943年任晋察冀画报社副主任的石少华

带领部分画报社人员坚守花塔山

在柏崖遭敌人包围

画报社9人牺牲,4人负伤

他带着幸存人员

用最短时间再次出版画报

飞檐走壁,冀中 33×49.5cm 1943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在地道交叉口的游击队员,冀中 36×48.5cm 1943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战士们深入敌后

他就在战斗一线

记录了战士们如何给伤员换药

怎样伏击敌人

地道洞口在哪里?,冀中 37×48cm 1943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民兵从地道转入地面工事伏击敌人,冀中 49.×36.5cm 1943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夏季捕鱼,冀中 36.5×55cm 1943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白洋淀里的打雁人

组成了一支抗日武装雁翎队

他们在芦苇荡里神出鬼没

石少华六次进入白洋淀

与雁翎队一起战斗

有了“六进白洋淀”的传奇

雁翎队在荷花淀集会,冀中 35.5×49cm 1943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冰上“土坦克”军事训练,冀中 40×50.5cm 1944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父子兵,冀中 39×50cm 1944 石少华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大生产运动中的八路军,河北 38.5×49.5cm 1944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杜伦亲历地道战,冀中培里村 55×41cm 1944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1944年杜伦作为美军观察员

在华北敌后考察八路军抗日

石少华陪同他一起

他们在小村里遭遇日本军队

杜伦躲进地道时把笔记本落在外面

房东大娘拒不向日本人透露地道口

被剁掉了手指

而一位司令员妻子因不敢让孩子哭声传出地道

将孩子捂得窒息而死……

这张照片

记录了杜伦倾听地道之上动静的瞬间

水上游击队,冀中 37×48.5cm 1944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雁翎队攻克赵北口大据点,冀中 41×55cm 1944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1949年10月1日

石少华作为开国大典摄影记者之一

在天安门城楼

拍摄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接受朱德总司令检阅的场面

朱德总司令在天安门广场阅兵,北京 55×39.8cm 1949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天安门广场上接受检阅的解放军步兵,北京 55×41cm 1949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1952年新华社新闻摄影部成立

石少华被任命为部主任

钢锭,27×20cm 1956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1956年

石少华主持新华社第三届全国摄影报道会议

他的总结发言是——

新闻照片必须完全真实

反对虚构和摆布

节日的礼花,北京 33×49cm 1961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在“文革”期间

石少华曾受批斗迫害

1968年恢复职务

周恩来任命他为电影工业协作指导小组副组长

这个小组

后来在中国电影、摄影工业的科研和生产恢复中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剧照 46×40.5cm 1970 彩色照片 中国美术馆藏

烙印在一代人记忆中的革命样板戏

不少经典剧照都出自石少华

在这一阶段他拍摄的许多作品

是为了测试研发中的国产彩色胶卷和相纸

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剧照 42×51cm 1971 彩色照片 中国美术馆藏

1975年

石少华拍下了重病中的周总理

最后一次做《政府工作报告》的照片

这是1955年以后

石少华罕见的一次 也是最后一次

亲自拍摄国家领导人

周恩来抱病参加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第一次会议上做他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 19×15cm 1975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展览共有200余幅展览作品

一起到展厅里感受

石少华的光影人生

艺绽君的观展Tips

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 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

韶影华章——石少华摄影回顾展

展览时间:08.23 至 09.02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展览场地:1、8、9号厅

开放时间: 9:00—17:00(周一闭馆 16:00停止入馆)凭身份证免费观展

本期作者、编辑:王广燕

图片与文字资料:中国美术馆

本期监制:贾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