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首座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号完工,中国同类项目的进展也备受关注。

中国海上浮动核电站进展曝光:仍处可研阶段

当地时间4月28日,被称为“全球最大移动电源”的世界首个海上民用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号浮动核电站被拖出圣彼得堡造船厂。在装载核燃料后,“罗蒙诺索夫”号将于2019年夏天被拖往北极港口佩韦克,并交付使用。

据中国《科技日报》5月2日报道,一位业内专家透露,目前,中国海上浮动核电站项目仍处于可研阶段(即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在这之后将由国家能源管理部门核准开工,将核反应堆‘搬’上船”。

据介绍,与俄罗斯相比,中国的技术路线、浮动核电站规模不同,但都属于三代小堆。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国发展海上浮动核电站面临多重困难。比如,海上浮动核电站涉及众多部门,如何监管、由谁统筹还没明确。

此外,海上浮动核电站的完整产业链尚未建立,有关海上浮动核电站更经济的数据还只是推测,这也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中国海上浮动核电站进展曝光:仍处可研阶段

中国专家兰顺正5月1日在环球网刊文讨论浮动核电站实用化问题。他在文中表示,海上浮动核电站对于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文章分析,浮动核电站可以保障岛上部署的军事设施,如雷达、歼击机、防空导弹、反舰导弹等,长时间连续运作,时刻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将“不沉航母”打造成“核航母”,更有效威慑“图谋不轨之辈”。

中国《科技日报》披露,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与英国劳氏船级社和IAEA已签订合作协议,正在开展浮动核电站安全审评和法规标准制定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