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契机

2018年6月5日,京津冀超低能耗建筑产业联盟在京成立,沙岭新村农宅示范项目取得了“被动房质量标识”。作为全国首个超低能耗农宅示范项目(沙岭农宅)的参与企业——北京北方京航铝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成为了京津冀超低能耗建筑产业联盟第一批会员单位和理事单位。应北京市昌平区住建委副主任包立秋和北京北方京航铝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林宝成的邀请,联盟考察团将前往沙岭村参观考察学习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出发啦

2018年6月19日12点,联盟考察团出发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天空越来越蓝,白云也越来越多,终于见到了沙岭新村的庐山真面目。

中国首个农宅被动房为何落户沙岭新村?

“上应天时, 下顺人和”

北京北方京航铝业公司总经理林宝成,是沙岭新村被动房项目的咨询及施工负责人。联盟考察团抵达沙岭新村时,他已在村办公楼前等候。

据林总介绍,昌平区延寿镇泥石流搬迁村——沙岭新村,是经北京市政府、昌平区政府批准的全国第一个超低能耗整村农宅项目,总建筑面积7198.38平方米,共计36户18栋,沙岭村被动房项目于2016年4月启动,经过严格的勘探、设计后,在2016年11月开工建设,项目启动建设以来始终坚持‘安全实用、节能减排、经济美观、健康舒适’的绿色农房建设和农村居住建筑节能发展的要求,历时近一年时间,于2017年10月整体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沙岭新村居民于2017年 11月1日搬迁入住。

沙岭新村采用的是两户双层联排结构,徽派建筑风格,填充墙采用页岩砖砌筑,单栋建筑面积399.9平方米,地上两层,第一层层高3.3米, 第二层层高3米,分左右两户,套内房间格局分客厅、餐厅、卧室、厨房、书房和卫生间等。

那么,全国第一个超低能耗整村农宅项目为何落户沙岭新村呢?

林总说,这得益于“上应天时,下顺人和”8个字。原来的沙岭村是在距离新村两公里左右的山脚下,那里是泥石流多发地带,几年前的一次特大泥石流,让村民的房子受损特别严重。从那时起,村支书韩志明就开始跑政策、技术和资金,来“重建”沙岭村,机缘巧合,住建部当时正想在北京推广被动房的民宅,因此,项目就落在了沙岭新村。

被动房的造价,是考察团成员关心的一大问题。 林总表示,根据当时做的预算, 如果完全按照当地普通民房的原有设计要求,每平方米的建设成本在1800元左右 ;而按照被动房设计要求,增量成本约1300元 / 平方米,最终核算出来的成本是3500元 / 平方米,北京市住建委补贴1000元 / 平方米,剩余部分由昌平区政府补贴,这就相当于居民不用多出钱,就能住上设计先进、节能降耗、美观舒适的“绿色建筑”。这与德国、奥地利等国当年推广被动房一样,政府以财政补贴的方式来鼓励节能降耗。

林总还说,被动房不仅适合独栋民宅,也适合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楼,而且由于规模效应,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楼的增量成本可控制在800元 / 平方米之内。虽然初始费用高一点,但由于使用周期长达几十年,仅3到5年的节能费用就足以回本了。

比普通农宅相比,被动房农宅有何优势?

经过第一个采暖季的考验,其各项性能完全达到设计指标,深受农民欢迎。昌平、平谷、延庆、顺义、门头沟等各区县农民自发前往参观体验,纷纷表示按此标准建造房屋。那比普通农宅相比,被动房农宅有何优势呢?

1.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环境

农宅一般由农民自己建造,其建造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数农宅没有集中供热设施,普遍存在冬季室内寒冷,结露甚至结冰的现象。沙岭村民在搬入被动式低能耗农宅前,冬季的室内温度大多在10℃左右。沙岭被动房农宅即使没有使用任何供暖设施,冬季室内最低温度也不会低于16℃。沙岭村民说:被动房是真的好,不用烧煤,屋的温度都在20度以上,不用打扫卫生,屋里没有灰尘,隔音好,在屋子里吸烟闻不到烟味,因为通过新风把烟给抽走了。

2.极大降低了农民冬季采暖的费用

村里有位88岁老奶奶,他们一家原来住在山沟里,冬天取暖就是用柴禾烧火炕,但老屋子透风,烧柴很呛还很脏,如果开空调取暖不仅费电,效果还不好。此前住老房子的时候,最冷的时候一个月电费就高达1800元,绝大部分都是给空调和电暖器“吃”掉了,而从去年11月1日到今年3月底,所有用能费用(包括采暖、照明、炊事、生活热水、家用电器)总共花了2000元。 作为对比,如果这栋200平方米的房子使用集中供暖,每个取暖季要付取暖费7600元(按均价38元 / 平方米计算),综合各方面估算,被动房大幅节能降耗,将能源支出费用降至普通房的1/4到1/3。

3.农宅超长使用寿命带来多方面效益

1)极大降低农民的生活成本

超低能耗农宅具有超长的使用寿命,是可以留传给子子孙孙房屋。它的建筑维护成本极低,农民无需烧柴或烧煤取暖,并将彻底的改变农民每隔15~20年重建房屋的现象。经沙岭村一个采暖季的监测,每年采暖费用不超过4~10元/m2。

2)有利于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被动式低能耗房屋良好的室内环境:包括良好的温度和湿度、PM2.5≤50、CO2≤1000、室内温度差不超过3℃,室内无结露发霉等。居住在被动房人的生病机率会大大降低,从而减少了医疗费用的支出。以前,88岁老奶奶冬天都会感冒生病,全家人都担心。去年搬进新居过了一个冬天,老太太连感冒都没得。

3)有利于保住青山绿水

农民不会因为重建房屋或烧柴取暖砍伐山林。被动房超长的使用寿命也极大的减少了因重建房屋对于沙石等资源的消耗。设想一个有300年以上使用寿命的农宅相比于只有20年使用寿命的农宅,可减少15次的资源消耗。

4.对节能减排有较大的贡献

北京市现有农户149.5万户。未实施节能改造91万户,每户年采暖煤耗4.1吨;已实施节能改造58.5万户,每户年采暖煤耗2.65吨。如果北京市农宅全面达到超低能耗建筑水平,现有建筑的采暖煤耗将降至0.31吨/户(采用空气源热泵),或0.88吨/户(采用电暖气)。每年可节约采暖煤耗48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34万吨,

可以说没有北京市的补贴政策就没有中国第一个农宅的诞生。沙岭村在北京市《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项目及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前就已经开工建设了,如果没有从北京市获得1000元/m2的奖励资金,就没有沙岭被动房的诞生。

北京传统农宅的成本大约为1400元/m2,将传统的农宅提高到3500元/m2,其增量成本在2000元左右。如果让北京市的农民基本上建得起被动房,建议北京市的政策向农宅倾斜,给予1000-1500元/m2的补贴。

三分靠设计   七分靠施工

通过实地观察发现,沙岭新村民宅的墙体比普通民宅更厚实。林总介绍说,被动房的建造过程中需要使用 大量新材料,地面需铺设250毫米厚的挤塑板做保温层,外墙和屋顶用石墨聚苯板做保温层,外墙保温层厚250毫米,屋顶保温层厚300毫米。还有,门窗务必采用新型 多腔塑钢型材、金属与木质复合型材为框料,玻璃则使用 Low-E 中空真空玻璃,以降低热传导系数。

被动房技术源于德国,他们的材料技术已经领先,可我们如果都采用进口材料,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很高。可喜的是,目前国内已有相应厂家生产的门窗和保温层材料,完全合乎技术标准,成本虽然比普通材料贵一些,但随着被动房的普及推广,厂家实现规模效应,价格就会逐渐降下来。

说到被动房质量的关键,林宝成认为,“三分在设计,七分在施工。设计方案以及用材,都已有成熟的模式,施工则是最为关键的核心。”施工环节中稍有不慎, 动房的两个关键核心“保证气密性良好”和“避免热桥效应”就会大打折扣。比如房间结构的拐角处、门窗与墙体的结合处等,最容易出现热桥效应。施工时,保温层厚度不达标,或者热桥没处理好,都会导致能源损耗增加以及材料结露、脱落等情况发生。因此,在施工准备期及施工期 间,必须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关要点,监理人员随时检查,发现不符合标准的立即返工。

林总强调,“我们追求的是质量和节能效果,而不是速度和数量。我们希望建成的每一栋被动房,既能合乎节能降耗标准,又能让住户住得舒服。”被动房建设之所以成本高,主要在于大量采用新材料以及施工工期要比普通建筑增加40%到50%。

新风系统是被动房的标配

新风是被动房的标配。与普通建筑相比,被动式低能耗房屋几乎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采用高效热回收系统的新风系统向室内提供清洁的新鲜空气,营造良好舒适的室内环境。

沙岭村建筑客厅南北向外窗的设计能够形成穿堂风,可实现在过渡季和夏季利用自然通风带走室内余热。过渡季节和夏季温度适宜的夜间,室外空气质量良好时,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用户根据需要手动开启外窗进行自然通风。

每个卫生间设置独立的排风装置,自然补风。排风经排风装置排出室外,并在排风管道上设置密闭型电动风阀,与排风设备联动,关闭时以保证房间气密性。厨房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补风的通风方式,补风从室外直接引入,并设置密闭型电动风阀,电动风阀与排油烟机联动,排油烟系统未开启时,关闭严密,不得漏风。补风管道设置高温,防止结露。

为保证室内通风换气,沙岭村每户采用一台德国博乐高效新风热回收机组(机组型号为KomfortERVECDB450PS14)通过回收利用排风中的能量降低供暖制冷需求,实现超低能耗的目标,机组新风量最大为450m3/h,可实现按需分档调控,满足室内人员对新风量的需求。机组设置全热交换芯,全热热回收效率R=85%。新风引入室内设置初效过滤器(G4)和亚高效过滤器(H11),排风设置初效过滤器(G4)。机组设置全热交换芯,全热热回收效率达到75%以上。确保冬天、夏天不开窗的情况下室内空气达到被动房标准。

被动房如何推广普及?

建筑是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基本场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建筑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从“居之地穴”、“栖止草屋”,到钢筋水泥构筑的高楼大厦,人们对建筑功能品质的需要也从防风御寒和安全耐用到兼具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为一体。而要实现这些功能,必然要消耗资源,特别是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建筑使用功能的日趋复杂,建筑能耗日益增加,已经成为全社会能源消费的主要领域。

在应对气候变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下,如何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建筑环境品质的需要,正在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课题,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世界范围看,欧盟等发达国家不断提高建筑能效水平,欧盟2002 年通过并于2010年修订的《建筑能效指令》(EPBD),要求欧盟国家在2020年前,所有新建建筑都必须达到近零能耗水平。丹麦要求2020年后居住建筑全年冷热需求降低至20kWh/ (m2 .a)以下;英国要求2016年后新建建筑达到零碳,2019年后公共建筑达到零碳;德国要求2020年12月31日后新建建筑达到近零能耗。美国要求2020--2030年“零能耗建筑”应在技术经济上可行;韩国提出2025年全面实现零能耗建筑目标。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制定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目标和技术政策,建立适合本国特点的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及相应技术体系,超低能耗建筑正在成为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起步于2007年,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德国“被动房”技术体系,建设了河北秦皇岛“在水一方”被动式住宅项目等示范工程,同时与美国、加拿大、丹麦、瑞典等多个国家开展了近零能耗建筑节能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15年,住建部发布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17年发布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三五”专项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1000万平方米以上,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正式纳入国家建筑节能发展战略中,“十三五”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将是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爆发期”。

那被动房农宅该如何推广普及呢?

林总认为,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到被动房的优势所在。我的样板房和这里的新村民宅,随时可供来客直接体验 ;其次,希望政府能从财政方面给予补贴,当年欧洲国家也是这样推广的 ;最后,从节能降耗角度来看,有必要从立法上保障被动房的建设实施。

在此,感谢北京市昌平区住建委副主任包立秋和北京北方京航铝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林宝成提供这么好的机会让大家参观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