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站长的同事闪闪跑去江夏的汤逊湖采访了一件事。

为了完成这次采访,闪闪鼓足了莫大的勇气。他回来以后,朋友圈是这样的:

到底是什么东西,能把人身上都熏臭?

据住在武汉江夏区文化大道江南新天地的业主龙先生说,他紧邻汤逊湖,算是一线湖景房。今年夏天,一推开门窗,一种像是大粪味道的恶臭扑面而来,刺鼻难闻。而湖面上,全是绿油油、设置发黑发臭的污染物。有吃瓜群众甚至怀疑:“是不是有养猪场在往湖里排大粪?”

当然,这不是什么大粪,而是蓝藻水华。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蓝藻大量繁殖,出现了蓝藻水华,湖水就像绿油漆一样。蓝藻群体大量孳生,然后又大量死亡,死亡的藻体在分解时散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随风飘扬。这就是龙先生所闻到的“大粪的味道”。而且,蓝藻在分解时还能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气,导致鱼类死亡。

其实,站长也闻过蓝藻的臭味。

前年,南湖西路附近的芦湾湖水域爆发蓝藻,恶臭飘袭到湖边小区。站长采访回来后,衣服上都残留着那股令人酸爽的臭味。除了汤逊湖、南湖,楚河、水果湖、官桥湖等水域都曾爆发过蓝藻。甚至是外省有名的滇池、太湖、巢穴都遭受过蓝藻水华之扰。

所以,大家对蓝藻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蓝藻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有的朋友可能会有误解。

首先,这绿油油的蓝藻是植物吗?当然不是。

别看蓝藻的名字里带了个“藻”字,有人称它为藻类植物。实际上,早在站长读中学时,生物老师就告诉过我们,蓝藻不是植物,答错题是要扣分的。现在的中学生物教材,可能担心同学们受误导,干脆改称蓝藻为“蓝细菌”。

实际上,蓝藻就是一种原核生物,它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a,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且,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它功不可没。但随着水体的富营养化,蓝藻过度繁殖,就变成灾害了。

其次,蓝藻看起来绿油油的,为什么叫蓝藻而不叫绿藻?

原来,蓝藻的英文名为blue—green algae,翻译过来就是蓝绿藻,不过我们还是习惯叫它蓝藻,而且蓝藻死后也呈蓝色。绿藻则是另外一种生物。

蓝藻水华也不是近年年才有。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到1984年间,东湖每年都会出现蓝藻水华,但1984年之后的14年间,东湖的水华竟然消失了。这是什么缘故?中科院水生所的专家通过多次对比实验,研究发现湖中放养鳙鱼和鲢鱼能够控制蓝藻水华的发生,揭开了东湖蓝藻消失15年之谜。

难怪在2016年冬天,东湖渔场还在梅园附近的东湖投放1万多斤鲢鱼的鱼苗,为的就是克制蓝藻。

针对蓝藻爆发的区域,还有一种治理方式,就是直接抛洒蓝藻抑制剂。

当然,也有人认为,控制蓝藻最根本的方法,还是治理水污染,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楚天都市报记者满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