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合英法两国14日对叙利亚发动军事打击。有分析指出,西方国家发起此次袭击,既为震慑地区博弈对手,也为安抚中东盟友,但不足以改变叙利亚及中东地区政治、军事形势发展趋势。

叙首都大马士革东郊东古塔地区7日据称发生“化学武器袭击”事件。随后一周内,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表态要让叙利亚政府“付出巨大的代价”,还表示这次打击要比以往的打击严厉得多,令国际社会对叙利亚前景感到更加忧虑。

从14日各方表态来看,美英法此次主要以导弹袭击为手段,对叙军事设施实施精准打击,攻击范围有限。可见此次军事行动并不以改变叙利亚局势为目标,而是以震慑、警告为主。

在“化学武器袭击”事件尚未查明的情况下,美方毫不犹豫地威胁动武,同时联合英法等国,大范围调动军事力量。分析人士指出,美方有意制造声势,表现出强势干预叙利亚局势的姿态。

美国此次震慑的目标也十分明确。13日晚,特朗普在宣布发动袭击的讲话中,点名批评俄罗斯和伊朗,要求停止支持叙利亚政府。

与一年前美国单独对叙利亚突袭不同,此次美国谋划与英国、法国统一行动,并得到积极响应。其中,法国总统马克龙12日在接受法国电视1台专访时宣称,法国已经拿到了所谓“叙利亚政府发动化学武器袭击”的证据。他说,在凑齐所有的必要信息后,法国将决定是否对叙利亚“动手”。此前一天,马克龙对媒体暗示,华盛顿及盟友已经决定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只是在商讨更多行动细节。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10日先后与马克龙、特朗普通电话,协调如何集体应对叙利亚疑似化武袭击事件。英国首相办公室发表声明表示,国际社会必须对叙利亚化武事件作出反应,禁止化武使用,英国将和美、法密切协调。

不过,与英法不同,德国的表态则十分谨慎。德国总理默克尔12日说,德国不会参与针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行动,“但支持西方正在叙利亚所进行的一切,以证明使用化学武器是不可接受的。”

欧洲主要国家为何在对叙军事打击问题上立场不一?各自都有哪些考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分析,英国之前与俄罗斯关系闹得很僵,现在追随美国在中东地区对俄罗斯施加一些压力,这符合英国想要拉住美国,同时对俄进一步施压的立场。至于法国,自马克龙总统上台后,法国在外交方面、在国际事务方面展现出想要进取的心态,叙利亚、中东地区长期以来也是法国在周边外交较为关注的地块。至于法国会采取多少具体行动真正配合美国,实际上是有疑问的。而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更多是出于稳定欧洲周边地区,同时不至于在一些地区问题上进一步刺激俄罗斯,导致欧俄关系进一步恶化的考虑。所以,俄罗斯出于对其外交传统、俄与中东地区的联系以及对于俄欧关系的考虑,会采取更加慎重的态度。

叙利亚外交部当天发表声明说,叙政府强烈谴责美国、英国和法国当天对叙发动导弹袭击,这一袭击再次表明美英法对国际法的蔑视,此举将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叙政府还敦促国际社会谴责美英法对叙的此次袭击。

叙武装部队总司令部14日也发表声明说,当天凌晨,美国、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发起侵略”,向首都大马士革及其以外地区多个目标发射约110枚导弹。

俄罗斯驻美国大使安东诺夫在美英法三国宣布开始打击叙利亚后发表声明称,三国的行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他们无视了俄罗斯的警告,这样的行为严重威胁了俄罗斯的安全。俄驻美大使还表示,美英法三国应当对此负全部责任。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武器拥有国,美国无权对此指责其他国家。

叙利亚方面发布最新声明称,每当恐怖行动正在失败的时候美英法就正在“侵略”,而美英法这样的“侵略”也将会遭到失败。

俄新社消息,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在社交媒体表示,美国此前已经声明,他们对叙利亚化武袭击的判断是基于媒体有关照片、视频的报道,以及其它所谓可信来源。现在看来,那些美国及西方媒体清楚知道自己要承担的责任。

伊朗外交部14日强烈谴责针对叙利亚的三方袭击,称美英法对叙利亚发动的袭击将会造成地区后果。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称,以美国为首的空袭“公然违反了国际法”,“忽视了叙利亚主权”。与此同时,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则表示支持美英法的联合行动。德国总理默克尔14日称,德国支持干涉叙利亚,军事行动是必须且合适的。

法国总统府当天说,虽然此次军事行动是美英法“对(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的必然惩罚”,但法国仍希望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叙利亚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