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早晨,微风拂面,记者沿着江边的栈道行走,鲜花盛开,绿意盎然,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这里是广西南宁市兴宁区的那考河湿地公园,是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水域治理PPP项目,也是广西首个PPP项目。项目建成后,风景优美的那考河湿地公园已经获得了一大波游客的“点赞”,成为了南宁市的新晋“网红”。去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时专门到此地进行考察,对该项目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充分肯定,并指示南宁市探索更多“海绵城市”的建设经验。

如今,整整一年已经过去,昔日的那考河畔树更绿了,水更清了,鸟儿也叫得更欢了,前来游览的市民们络绎不绝。“一年前,习总书记在考察那考河时曾语重心长的嘱咐我们,要好好总结经验,继续做好项目建设。如今一年过去了,总书记的叮嘱仍然句句记在我的心上,每次回想起来都十分激动!”北京排水集团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北排公司”)总经理高怀波看着市民们满意的笑脸,回想起去年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难掩激动之情。“总书记还说到,要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这一年来,我们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努力把那考河湿地公园提升好,完善好,并将继续做好相关工作,请总书记放心!”高怀波信心满满的说道。

从避之不及到络绎不绝

“那考”一词在壮语里的意思是指美丽绿色的水田,但在过去的那考河,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纳污河”。几十年前,由于规划不合理,河道沿岸设置了40个污水直排口,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污水准时灌进那考河的“肚子”里,黑不见底。据环境部门的检测数据显示,这里的水质曾是劣Ⅴ类,这种质量的水不能拿来洋芋、冲洗和饮用,对人体有害。“这里以前就是一个臭水沟,水都是黑黑的,平时根本不会有人往这边走。”市民洪先生是一位住在附近小区里的居民,说到那考河以前的模样,他满脸嫌弃。

但自从2015年3月,那考河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开工建设的水域治理PPP项目后,她的生命得到了一次重生。在投入11.9亿元历时两年的建设后,原本令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网红”,每天来那考河休闲观光的人们络绎不绝,目前共计接待游客110万人,水厂出水100%达标,经过四次断面考核,各项数据均优于考核指标。如今,洪先生养成了每天都会来那考河公园跑步的习惯,两岸茁壮生长的美人蕉、朱瑾令他赏心悦目,“看到这些美景,跑起步来一点儿也不费劲”。

从地区先锋到全国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他在参观那考河湿地生态综合整治项目时,对南宁市近年来的水域整治工作进行了肯定,并要求南宁市认真总结经验,好好向其他城市推广。高怀波介绍,以往不少城市也都有进行水域整治工作,但由于各种问题,往往都是只能治标不治本。在那考河项目里,北排公司首先提出“全流域治理+海绵城市+PPP”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全流域同步进行治理,从截污到污水处理再到生态修复,稳步推进。同时,公司与政府签订了10年协议,各自分工,让政府专心做好管理者的角色,实现政企双赢。

去年,那考河项目获得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是广西唯一上榜的建设项目。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全国已经有共计400多个考察团曾经来到那考河进行经验学习,那考河项目已经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的城市内河流域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及海绵城市建设的标杆。

从着眼细处到放眼未来

自从那考河变成南宁的新名片后,越来越多的市民把这里作为一个新的休闲去处,如何在服务性上提高,让市民更加具有获得感和幸福感,高怀波也做了一番认真的思考。“很多市民喜欢来这里跑步,但是很多跑步的人一般不愿意折返跑,我们就打算把公园的道路进行‘U型’的改造,在上游下游各建一座桥梁,这样大家跑起来更有体验感。”他还告诉记者,公园将进一步完善那考河的安全设施、游客的休息设施、各种配套设施以及景观完善工程,已经进入实施阶段,预计5月份完成,届时前来游览的市民会有更好的体验。

目前,南宁北排公司正那考河的经验和模式运用在南宁市内的沙江河治理工作中,水塘江、心圩江等内河流域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也已落地开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宁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将更加完善,“海绵城市”建设进度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推进。

(通讯员杨凯乘光明融媒记者周仕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