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牛塘白家村走出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

近期新出刊的《牛塘桥》杂志推出了封面人物——南京科远自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耀。

刘国耀,牛塘镇白家社区人。1979年,17岁的他离开牛塘赴南京求学、从教,1993年他与妻子共同创办科远自动化公司。

2018年,时隔38年后,他回到家乡,再续家乡情缘。

▲文/翁路英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我对这句诗有着最深的体会。我现在头发已经花白了,但是我的普通话中却还一直留有牛塘的口音。”这是刘国耀,一位牛塘人对家乡、对故土最深的依恋和牵挂。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寻根之旅

2017年11月底,萧瑟的秋风吹落了满树的黄叶,滴答的细雨打破了深秋的寂静。刘国耀回到了生他养他17年的故土——牛塘。他走在牛塘的大街小巷,眼前看到的是宽阔的马路和整齐的楼房,回忆里是儿时的小桥流水和阡陌田野。从东风小学到漕溪中学,再到武进高级中学,刘国耀在家乡牛塘完成了人生最初的积淀。回忆中的家乡是一座老桥、是一条小河、是奔跑玩耍的田间小道。

刘国耀说:“牛塘的变化太大了,已经认不出来了,唯有走到原来牛塘桥的位置时,依稀还有一点感觉,虽然桥已经不在了,但是我记得它大概就在这个位置。”早些年的时候,他还每年都会回来,后来父母亲年纪大了,他就把父母接到南京居住,于是回家乡的机会就更少了。然而,他与家乡几位老同学的联系却一直没有断过,此次也是应老同学的邀请,回来走一走、看一看。

刘国耀在牛塘2017年商会年会的致辞中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我对这句诗有着最深的体会。我现在头发已经花白了,但是我的普通话中却还一直留有牛塘的口音。”这句话到底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刘国耀心里明白,他的妻子心里明白,他的老同学也明白。这是一位牛塘人对家乡、对故土最深的依恋和牵挂。

dvdf

让工业充满智慧,让智慧创造价值

创业之路

刘国耀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东南大学自动化专业任教,期间结识了来自重庆的,与他在同一教研组任教的胡歙眉。两人因学术相识,因专业相知,从此携手走出了一条智慧的创业之路。1993年,刘国耀已是系里的副教授,他和妻子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然而就在此时他们决定辞职创业。

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刘国耀说:“创业是为了让所学的专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妻子胡歙眉回忆说:“我们两个人揣着几年辛苦工作积累下的10万元,却找不到一处合适的办公地点。后来在南京江宁开发区的帮助下,租了几间房,聘了10个员工,添置了几辆自行车,科远公司就这么开起来了。”

经过了三年艰难起步期后,1997年,南京下关电厂改造,招标分散控制系统,这是自动化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当时参与竞标的有科远和四家国际大公司。刘国耀说:“我们当时的口号是保证最好的质量和最低的价格,服务还做的比别人好。”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科远战胜了国际大公司,成功中标。这次成功让这对学者夫妻在业内名声大噪。下关电厂的分散控制系统成为科远公司第一个成功样本。由此开始,科远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001年中标江阴苏龙、国信淮阴、杭州半山等多个电厂项目并投运成功,业绩实现爆发式增长,成功的样本从1到多;

2010年,科远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拿到了进军军工领域的准入证,成功打进船舶和军工领域。

从1993年到2010年的17年,科远的主要使命是帮助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从原先的工业1.0、2.0升级到工业3.0。

2010年公司上市以后,科远开始了布局工业4.0的探索。

2012年,国内首个工业云平台“科远智慧云”发布,工业步入云时代;

2014年,科远成立“江苏省信息产业智能工业与机器人企业联合研发创新中心”

2016年推出“智慧电厂”、“智慧化工”、“智能工厂”等解决方案。

2018年1月16日,就在牛塘商会去参观的前一天,科远刚刚举行了“滨江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开园庆典。这个园区是科远智能工厂的样板工程,至此,科远迎来了“两翼齐飞”的发展新格局。

刘国耀的夫人胡歙眉告诉我们:“我们是一家民营企业,相比很多背景雄厚的央企,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我们还面临很大挑战,但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是我们的科研技术实力。”的确,如今的科远已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产品线能够覆盖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以及智慧园区乃至智慧城市的民营上市企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成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身为公司董事长的刘国耀一直在亲手抓科研。这与他教师出生的经历有关,刘国耀创业25年来,从未放松过技术研究,他是一位真真正正懂技术的董事长。“让工业充满智慧,让智慧创造价值”,刘国耀、胡歙眉,这对学术伉俪携手实现了科远的智慧梦想。

dvdf

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回报生我育我的家乡

反哺之情

刘国耀说:“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我要回报两个地方,两个我待了17年的地方,一个是我的家乡——牛塘镇,一个是我的母校东南大学。”

刘国耀在东南大学读书7年,从教10年。2016年,在东南大学114周年校庆的日子里,刘国耀和夫人以个人的名义向母校捐赠了3000万元和价值1300万元的设备,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和资助东大学子,创下了东大史上个人捐款最高纪录。东南大学将把这笔3000万的捐款用于建设一座能源大楼,冠名为“科远楼”。

回报母校的愿望完成了,还有一个回报家乡的愿望迟迟没有达成。这次回乡之旅,当刘国耀回到牛塘白家社区,当他见到家乡的亲戚、同学,当他满耳朵都是牛塘方言回响时,当家乡的一桥一水在记忆里浮现,他决定要实现他的第二个愿望。于是他立刻决定以个人名义出资200万元在白家社区设立一笔“国耀”百万光彩基金,用于资助社区生活困难的人员。原先约定每年认捐10万,分20年捐齐,然而如今100万元已经提前到账。他还说未来将考虑在牛塘成立一个软件公司,从产业发展的层面来回馈生他养他的家乡。在牛塘商会年会上,刘国耀说:“我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回报生我育我的家乡,我想未来通过牛塘镇商会这一平台,多做助力牛塘发展的事情,为把我们共同的家乡建设成‘强富美高’的新牛塘而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2018年1月17日,牛塘镇党委带领牛塘商会的会员企业来到南京科远集团参观并召开商会年会。刘国耀和夫人胡歙眉以最高的规格和最大的热情接待了大家,与大家分享了创业的历程,讲述了浓浓的家乡情结。

牛塘镇党委书记严晓国在会上说:“我们看到了一个从牛塘白家村走出来的企业家的精彩人生,我们感受到了牛塘人的勤劳智慧、敢闯敢拼,我们为这样的牛塘人骄傲,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好地方而自豪,同时也真诚地希望每一个从牛塘走出去的人都不忘家乡,不忘故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