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历来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美国、德国、日本莫不如此。然而在我国,汽车产业的话语权却一直掌握在外国资本的手里。多年来,德国大众,美国通用,日本丰田等几大国际巨头垄断着汽车市场,在销售排行榜轮流坐庄。

去从年开始,几大国产品牌逐渐发力,销售业绩喜人,其中上升势头最迅猛的当属吉利,全年汽车总销量达到124万台,同比增长63%,超越长城和长安,成为自主品牌的领先者。

就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以约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戴姆勒集团9.69%的股份,成为奔驰母公司戴姆勒最大的股东。

李书福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吉利选择在此时入股奔驰集团,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布局和考量?

从众多媒体的分析来看,目前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发挥协同效应,应对行业新挑战。李书福认为未来能生存下来的厂商只有2-3家,应尽早布局,建立战略联盟,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是吉利正在争分多秒的制造电动汽车,吉利希望能与奔驰就共享电池技术达成协议。

以上的分析都有一定道理。可惜分析不够全面透彻,没有说明吉利收购奔驰股份的真实意图。

首先,就技术分享一说,拿出90亿美金的真金白银去买电动车技术,显然理由不够充分,况且国内已经有非常成熟电动车技术。

其次,“为什么是奔驰”?而不是别的厂商。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回到2010年,那个时候吉利开始着手收购沃尔沃。到今天,吉利旗下已经拥有宝腾、莲花、沃尔沃等众多国际品牌。显然,吉利走的是一条技术引进并加以消化吸收的发展战略。吉利集团先后建立了杭州、宁波、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四个研发中心,重新设计了吉利的整条产品线,新平台下的博瑞、帝豪等品牌很快获得了市场的认可,2014年吉利集团的总销量还只有42万辆,2017年就达到124万辆,成功跨入了百万俱乐部,成为国产自主品牌领头羊。

成为国产品牌销售的冠军显然无法满足李书福,吉利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性的汽车制造商,可以与大众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竞争,这才是他真正的意图。相信他的下一个目标将是问鼎中国汽车市场。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李书福一定要入股奔驰了。沃尔沃成就了今天的吉利,但沃尔沃顶多算是一个知名品牌,影响力有限。而明天的吉利则需要更大的平台来推动。奔驰被认为是最成功的豪华汽车品牌,在全球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一百多年来一直是汽车技术创新的先驱者。

因此,如果能借助奔驰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吉利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就稳了。

李书福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从中国以及全球市场来看,奔驰向来定位于豪华汽车市场,和吉利也没有直接的市场冲突。吉利未来真正的对手是大众集团和丰田汽车公司。大众旗下拥有豪车品牌奥迪,丰田旗下则有雷克萨斯;如果吉利和奔驰能够顺利联姻,优势互补,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全球汽车市场很快将迎来一个巨无霸,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