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自朱元璋建立以后,经过十几个皇帝,到崇祯皇帝这里,已经延续了260年。崇祯万万不会想到,他成了明朝的亡国之君,更不会想到明朝的灭亡全因为他的一个错误决断。而这个错误决断,让他把大明江山拱手送给了满清。

  崇祯犯了一个错误,上吊时才明白一个道理,但已错失良机毁了大明崇祯当皇帝的第十七个年头,李自成打到了北京。西直门外炮声隆隆,京城岌岌可危。满朝官员齐聚朝唐,但却没有一个人能说出救国之策。崇祯心中愤懑,一直在龙案上写“文臣个个可杀”,但写完之后便让司礼监太监王之心擦掉了。

  这个时候,崇祯心里非常清楚,京城肯定是守不住了。他曾多次试图出城南逃,但李自成将京城团团包围,出城计划终未成功。城守不住,想逃出去又不可能,怎么办?

  就在崇祯一筹莫展之时,一个可以挽救大明江山的机会来了。什么机会?李自成派人和崇祯谈判来了。

  其实,李自成压根就没有灭掉明朝的意思,他起义造反,打到北京,只想逼崇祯给他封个王。李自成是个很知足的人,他觉得能在西北称王就可以了,不想砸了崇祯的饭碗。李自成曾经说过:“陕,吾之故乡也。富贵必回故乡,即十燕未足易一西安!”可见,李自成根本没想要大明江山,只想要陕西。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打到了彰义门外,然后派杜勋进城谈判。杜勋曾在宫中给崇祯当太监,跟崇祯算是老熟人了。他把李自成的谈判条件摊给崇祯:只要崇祯将西北让给李自成,让李自成在西北称王不向明朝进贡,不接受朝见,然后再给李自成百万两军费,李自成便退守河南。李自成被封王之后,可帮助明朝剿灭他路义军,可出兵辽沈,击退满清入侵。

  说老实话,李自成在重兵包围北京的情况下,和崇祯提出这样的“城下之盟”,真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事实上,李自成就是要求在西北划个特区,不交税,可养兵,不听明朝管理,其他问题都好商量。

  崇祯犯了一个错误,上吊时才明白一个道理,但已错失良机毁了大明崇祯听了李自成的条件后,觉得也是可以考虑的,但他不敢一个人背黑锅,必须有大臣支持才行。于是,他让大学士魏藻德拿主意:“今事已急,卿可决之。”谁知魏藻德往地上一跪,脑袋一低一言不发。崇祯一看,气坏了,让杜勋告诉李自成:“朕即定计,有旨约封。”杜勋走后,崇祯大骂魏藻德,还把龙椅推倒在地,气呼呼进了宫。

  李自成得知崇祯答应封他为西北王,但却迟迟不见圣旨,怀疑其中有诈,便加紧攻城。三月十八日,内城破,崇祯逃上煤山上吊自杀。可就在自杀之前,他还写下四个字“再与他谈”,让兵部尚书张缙彦再和李自成谈。可张缙彦没有去谈,李自成不知崇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直接打进了北京城。

  崇祯自杀的时候,没戴帽子,头发披散,衣襟上写着一段话:“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可见,崇祯临死之时,已经意识到自己所犯错误。李自成派人和他谈判,他不把李自成请进城好好谈,还摆出一幅皇上的架子,让大臣去办,可大臣没有一个听他话的,没有按照他的旨意去办,结果让李自成攻进城,他也自杀了。

  崇祯犯了一个错误,上吊时才明白一个道理,但已错失良机毁了大明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的一个错误决断,使李自成占领了北京。可最终的结果,不是李自成得了天下,而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让满清得了天下。也就是说,崇祯没给李自成封王,却把江山拱手送给了满清。相反,如果崇祯给李自成封王,然后让李自成剿内匪,平外患,明朝不会灭亡,满清也不会入关。可惜,崇祯上吊时才明白“诸臣误朕”的道理,但已错失良机,毁了大明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