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秀辉 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江苏兴化人。职业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文艺评论家。

《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

王珣是谢万的女婿,可谢安和谢家两个女婿关系处的都不好,谢安是个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所以他跟那个王珣的关系处不好,王珣是有责任的。琅邪王氏会经营,会为自己家族打算,会为个人打算,好多事经营过分了,就有矛盾,谢安逼着侄女和他离了婚。看样子,魏晋人比较看的开,王献之也是被逼着离的婚,但是他是被皇帝、被自己家族逼的离了婚,离开了自己的原配,其实,也是王家经营的态度,郗家没落了,皇帝还是司马家的,所以,王献之迎娶了司马道福,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家族。

王羲之侄子写的一幅字,是晋朝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王珣的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他当时跟桓温站在一个阵营,对桓温很贴心,和謝安离心离德。桓温一死,王珣立马掉头又往谢安那边跑,所以谢安更看不上这种人,坚决不重用,甚至不用。否则,王珣是王导的嫡孙、谢万的女婿,这样的尊贵的身份,应该得到重用的,但是被自己玩砸了。

谢安从来没有这么决断地反对过谁,虽然人们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但却都自动的和谢安站队,肯定是王珣的不对,谢安不会不讲理。结果,王珣这个人的人品,就被无形中打上了一个大问号,也没有人再跑出来推举他了。

王羲之侄子写的一幅字,是晋朝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就在此时,谢安为了把王珣赶出建康,离开孝武帝,省的谢家两个女婿,一天到晚在孝武帝面前搬弄他的是非,下令把王珣调到江西南昌任豫章太守,王珣心中十分郁闷,就写信给当时任临海(今浙江台州)太守的堂兄弟王穆(字伯远),向他倾诉自己心中愤懑和不满,这就是传承至今的《伯远帖》的由来。可王珣有后台啊,孝武帝喜欢他,他硬是顶着没有去。

王国宝和王珣同命相连,他是谢安的女婿,不受谢安喜爱,谢安执政时一直被打压,王国宝没事,就在孝武帝的面前给谢安上眼药水,所以孝武帝最后和谢安闹嫌隙,王国宝起了绝对性的作用。

王羲之侄子写的一幅字,是晋朝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谢安去世的时候,王珣问王献之,我要不要去吊唁他?王献之说,你当然要去吊唁他了,我自己就想着你要去吊唁他的。王珣在谢安的灵前大哭了一场,伤心啊,好像他跟谢安之间感情有多深似的,全然忘记了谢安逼他离婚的事。哭完了,心也顺了,气也顺了,然后王珣拍拍衣服,潇洒的离开了。

谢安一死,王国宝和王珣两个人才有好日子过。晋安帝是个痴呆,笨得连四季都分不清楚,坐在皇座上直流口水。国事交给司马道子管理,而那个时候司马道子对政治也没了兴趣,终日声色犬马,一味沉迷酒色去了。于是将大小事务交给大舅哥王国宝打理,王国宝因此独揽朝政,权倾一时。

王国宝好了,自然会照顾王珣,所以王珣当时也是权倾一时,做了副宰相。谁知道王珣最后把王国宝给坑了?

王国宝对王珣这么好,王珣应该对王国宝忠心耿耿,然而现实不是这样,王珣悄悄地和王国宝的死对头王恭勾结在了一起。

王羲之侄子写的一幅字,是晋朝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王恭通知王珣说要带兵去攻打王国宝,王珣急忙阻止,建议他不要着急,王恭讽刺地对王珣说,我看你怎么越来越像胡广了?

胡广,东汉的名臣,连续在六位皇帝的朝廷中担任要职30多年,是真正的政治上的不倒翁,他的好好先生的形象,成了做官的偶像。

王恭等不及了,打着诛杀王国宝的旗号,带兵攻打健康。王国保的参谋,建议杀掉王珣。而王国宝居然半夜跑到王珣的家里,把参谋们要杀掉王珣的事情告诉了他。王珣说,杀掉我有什么用啊,杀掉我王恭又不肯退兵,王恭退兵的唯一条件,就是要你道歉,然后辞职下台。

王国宝信以为真,于是引咎辞职。报告刚刚批准,王国宝就后悔了。后悔有什么用啊,他的妹夫司马道子为了防止引火烧身,抢先把王国宝给杀了。

王国宝对王珣可以说真心真意,可是最后还是中了王珣的计,落在了王珣挖的的坑里。所以,谢安看人还是很准的,王珣的人品是有问题的,不能因为他写了一手好字,不能因为他留下了书法圣迹《伯远帖》,就不负责任的抬高他。通过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知道王珣的品行。

王羲之侄子写的一幅字,是晋朝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王珣这人一生没有独立的干过什么大事,他一辈子都在给别人出主意,喜欢帮别人忙,又喜欢记别人的好,所以他去世的时候还是有不少的人哀悼他的。

王珣有才,如椽巨笔的典故,就出自王珣。王珣有一次做梦,梦到一个神人给了他一支像房屋的椽子那么大的笔。孝武帝死的时候,所有的哀册、礼仪方面的文件呢,都是王珣一个人起草的,文采相当了得,引起世人的瞩目。

王珣有文集十一卷(《旧唐书·经籍志》作十卷)。《全晋文》收录有《奏追崇郑太后》、《书》、《与范甯书论释慧持》、《重与范宁书》、《林法师墓下诗序》、《琴赞》、《虎丘山铭》、《孝武帝哀策文》、《祭徐聘士文》。

王羲之侄子写的一幅字,是晋朝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本文作者卢秀辉先生作品

王珣有个弟弟叫王珉,与王献之齐名。大令是王献之,小令是谁呢?小令就是王珉。

王珣有个孙子,叫王僧虔,后来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赫赫有名。此人喜文史,善音律,工真书、行书。其书承祖法,丰厚淳朴而有骨力。墨迹有《王琰帖》。著有《论书》等。

王珣活了52岁,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小字法护,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

腹议一下,王家子孙书法为什么那么厉害?可能与他们信道,长期服药有关。服药后处于兴奋、想像状态,燥热的需要发泄,弹琴、书法成为他们发泄的主要手段。当然,纯属腹议。


本文为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