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作为食物储存运输的冷链运输,再次成为了行业人士讨论的重点,如何才能做到食物及时送达?人们何时能够吃上新鲜蔬菜?冷链运输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基于此,《物流FM》记者组就此采访了虎易供应链创始人王玮,倾听他对冷链行业的理解和建议。

未来的3-5年,冷链行业是一个爆发的时代

“未来的3-5年,冷链行业是一个爆发的时代。”虎易供应链创始人王玮讲到,“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目前来讲都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在硬件设施上面,由于中国近些年基础设施(修路、修桥、修冷库)的大量建立及其针对冷链设备等的改造,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国冷链行业的局面。”而在软件方面也伴随着冷链团队及其人员的不断完善,国家的大力扶持都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讲都是一个良性的发展过程。

冷链作为一种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在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特殊商品范围内占据着重要作用。

可以看到,无论是政府的政策扶持还是行业协会的共同发力,都在表明,冷链物流的发展都将会迈向更高质量的方向。

其次,冷链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促进行业的进步,而更多的是为了让人们吃上更加新鲜的食品,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行业变化妖风阵阵,冷链行业遇“围城”

“以前人们都讲:‘婚姻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这在冷链行业和物流运输行业当中同样适用。甚至行业已经到了需要整治的地步。” 虎易供应链创始人王玮讲到。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小报记者”,任何行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所到之处无不刮起阵阵“妖风”,冷链行业被一些机构、媒体炒作之后,把行业描绘的天花乱坠,导致众多投资人将大把的热钱投入,但是在热钱进来以后,由于标准的不完善、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的落后等问题阻碍整个行业的进步,导致投资人无法赚到钱,投资人离场,就导致了物流车“天天晒太阳、冷库仓完全不能用”的局面。

王玮还说到,设备、人才方面缺乏严重,一、从设备方面来讲,没有一个特别亮点的冷链技术,所有的技术都是5—10年前的技术,包括温控、GPS、传感器等等,更高一级的技术并没有研发出来。二、人才方面,没有一个学校的专业是真正开设冷链行业课程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泛泛而谈的理论,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学生到企业当中之后,还是要从头做起积累经验,这就大大浪费了时间。

另一方面,我国冷链物流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体系。生鲜行业的迅速发展,内需不断增加,物流需求得不到足够的满足。甚至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十分明显。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能监控保障食品从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的全过程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

顺势而变,才能“乘风破浪”

伴随着现代物流运输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物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需求,在行业突变的今天,众多商家追求更好的利润选择转变发展模式。

“以前人们对客户的认识仅仅集中在合同物流领域,有单就接、无单就歇的这样一个局面,但是随着冷链后市场的发展,部分冷链市场有了一个发展壮大的现象,这个局部崛起进而辐射整个冷链行业,对冷链行业的的积累来讲是非常大的,同时也从侧面影响了冷链人从关注大客户到关注中小型客户的转变。” 王玮讲到。

以虎易为例,虎易供应链作为年8000万产值的企业,不仅仅只做物流运输,还通过客户的需求,做好信息系统和金融监管等业务。在冷链行业和物流运输利润率不高的基础上,通过金融的监管,他们可以达到利润的30%比重。

虎易还通过金融监管,从模式创新上,打通了仓库和银行的渠道,通过互联网加密的技术手段吸引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进行业务合作。还有核心信息系统的开发,克服了很多难题。

2018年年初,《2018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据成都市冷链物流商会秘书长介绍,组织撰写《2018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白皮书》的目的在于,为业界梳理冷链物流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推动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提供建议。同时,探讨冷链物流研究面临的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为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指南。

“要注重人才的储备,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人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王玮提出自己的建议,“一定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做大自然的搬运工是做不长久的,一定要有亚马逊或者京东的发展战略规划,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团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离不开物流人的共同努力,行业顺应发展趋势,政府积极响应,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相信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整套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会逐渐落地生根,成长壮大。

-END-

物流FM—让知识没有距离,做知识的搬运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