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三轮车驶出村落,灿烂的阳光开始逐渐炙热起来,我们回头望着眼前的一切:民居、院落、果园、花圃,还有门前的柏油路面、路灯、娱乐设施等,以及渠里潺潺的流水,这里犹如江南水乡一般秀丽,新疆的大美,折射出了片片绿洲,所包含的处处的美景,还有那些隐藏在民间的特色美食。兜兜转转,我们走了好几公里路,觉得有点口渴,腹中也有点饥饿,想看看开门的小店里有什么早餐,问了两家小馆子,除了肉包子,就是羊肉,大早上吃肉会感觉不舒服,于是我们只能遗憾地在村里继续转悠,仔细看看村里的情况,以及发生的可喜变化。

文旅新疆:走进温宿萨依巴格村,感受乡村新气象

时光的流逝,总会让岁月留下深深的印痕,在新疆这片偌大的土地上,曾经的西域历史太过于风雨沧桑,而今天的新疆,已寻不见了昔日的贫穷与落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幅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如今的新疆,随便到乡村走走,就能欣赏到片片风景,这里的农村,柏油马路在林荫下延伸,两边田间地头到处是茂盛的果园,安居富民房和村落设施规划得就像一处处花园,犬吠、鸡鸣、牛羊的叫声,衬托出一派祥和的氛围。

在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晨,我们踏着晨练的脚步,从温宿县城向北,沿着土山间的柏油路,行走一公里多的路程,来到温宿镇萨依巴格村。这个村落的历史,到底有多么久远,我们却无据可查,但紧挨着南面一道土山丘,曾经是古代的历史遗迹,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文旅新疆:走进温宿萨依巴格村,感受乡村新气象

走进这座静悄悄的村落,朝阳撒满了乡村的角角落落,中间的主街道不时有往来的村民,两边的林带是笔直高耸的杨树,左边正在维修渠道,右边每家每户门口的两旁花圃,不是种植着桑树、杏树或桃树,就是一些花花草草。此时,新鲜的空气里流荡着一股股花香,让这个坐落在大果园里的村落,成为天山南麓脚下的一处世外桃源。

在一个院落门口,我们看见地面上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两边栽植了四五棵桑树,枝头的白桑子已成熟了,地上还有刚刚掉落的熟透的桑子。农家的大门从里面插着,我们用手指敲了敲门,听不见院里的动静。隔着门缝往里看,这户院落的空间很大,收拾得干净利落,几只土鸡在院子里悠闲地觅食,最里面是一片高大的核桃园子。整个布局,给人以舒服的感觉,就像居住在果园里。

再往里走,就到了村里的中心位置,这里有一排二三层楼房,面对柏油路的是一层门面房,路边还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萨依巴格村扶贫创业园”。我们漫步在街道上,看不见多少忙碌的村民,门面房很多都是关着的,只有几家小饭馆开着门,生意显得冷清,也许早上吃饭的人少,或者说很多村民习惯在家里吃早饭。

文旅新疆:走进温宿萨依巴格村,感受乡村新气象

兜兜转转,我们走了好几公里路,觉得有点口渴,腹中也有点饥饿,想看看开门的小店里有什么早餐,问了两家小馆子,除了肉包子,就是羊肉,大早上吃肉会感觉不舒服,于是我们只能遗憾地在村里继续转悠,仔细看看村里的情况,以及发生的可喜变化。

萨依巴格村,算是一个较大的村落,尽管距离县城只有一山之隔,但两边却是各有不同的一番天地。县城里到处是高楼大厦,商业繁华区域,而这个村落,所呈现的是一片田园风光。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村落就像镶嵌在这片绿洲上的脉络,或者说也像维持着这片生命之地的泉水,失去了村落,也就失去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因为这片绿洲,是居住在这里的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用汗水和热血,在戈壁荒滩上浇灌而出的成果。现在,这片绿洲,就叫柯柯牙,是阿克苏市和温宿县统一的称谓。

马路边上的村民,他们的房屋,可以说是建在果园里,或者说果园就在他们的庭院里。毕竟,他们的房前屋后都种植各类果树,一般来说,维吾尔族同胞喜欢种桑、杏、桃、樱桃、核桃、无花果、苹果、红枣等,还喜欢种一些草花。

文旅新疆:走进温宿萨依巴格村,感受乡村新气象

每逢春夏秋季,庭院里不是花香,就是散发的果香,生活在这样的农家小院,自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或者是心灵上的慰藉,换句话说,就是对修心养性,身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因为这里俨然是一处天然大氧吧。

我们随意走进一条巷道,在一户农家小院的门口,遇到了正准备到县城办事的阿里木,于是相互聊起天来。他问:你们从哪里来的?我们说,是从县城里散步走到这里的。他又问,你们需要什么帮助?我们说,觉得村里很美,就随处走走看看。听我们这样说他们的村子,他乐得脸上开了花。

阿里木家里的小院,在村里算不上太大,但却显得宽裕,院落里的地面打扫得很是干净,墙脚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盆,墙边还有一棵桑树,靠房屋还有一棵苹果树,再往里有养殖圈和种植园,这是按照规划的庭院建设布置的,比较适合乡村生活的整体布局。

文旅新疆:走进温宿萨依巴格村,感受乡村新气象

他告诉我们,村里每家每户都有果园,还不止一块地,多的上百亩,一般的几十亩,少的也有十多亩,几乎种的都是核桃和苹果,因为在柯柯牙周围区域,地理位置和气候,非常适应核桃和苹果树的生长,所产的果子品质优良,就像冰糖心苹果,如今畅销疆内外果品市场。

走出阿里木家的小院,往右拐几步路,是一大片核桃园,树龄至少都在十五年以上,树身高达几米,枝头挂满了青青的核桃,圆圆的,大小就像快熟的杏子,一天一个变化,等长到鸡蛋一样大的时候,就彻底成熟了。

我们虽然没到过江南浙江的乌镇和江苏的周庄,但在电视里或网络上,却看到过那风格朴素恬淡的水乡古镇,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青瓦的特色民宅,还有淳朴敦厚的民俗风情。那河网密布的江南水乡,以河为街,水镇一体,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元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追求“以和为美”的艺术魅力。

文旅新疆:走进温宿萨依巴格村,感受乡村新气象

生活在新疆久了,心里自然就对江南水乡,有着无数的期盼和向往,多么希望能体验一番画中游的感觉。如果把江南比喻成柔情的水乡少女,那么新疆就是一位粗犷豪情的西北汉子;如果把他们结成姻缘,那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的美刚好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新疆地大物博,人烟稀少,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趋于优势。但在生活条件方面,各族人民群众得益于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日子越过越富裕,各种设施和条件越来越好。

正如村民阿里木说的一样,以前村里年轻人的出路,就是读书上大学,目的就是留在外地工作,还有的是外出打工,都不愿意呆在村里,觉得没出息没前程。如今,在所有人的眼里,这里就是城郊的世外桃源,也是一片创业致富的福地。城市的喧嚣,就业的打拼和艰辛,终于让年轻人醒悟,家乡才是最美丽的,更是自己的安身之所和创业的基础。

文旅新疆:走进温宿萨依巴格村,感受乡村新气象

现在的乡村,几乎每家都有小汽车,因为生活富裕了,他们就追求城里人的生活条件,把自己的家里布置得像城里的楼房,里面有卫生间、洗漱间、厨房,还有客厅和卧室,家具更是不落后,所有的设置均体现民族风俗特色,融进了地域文化元素,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阿里木说,今天去县城买东西,我就不开面包车了,开电动车方便,刚好我把你们送到城里。本来,我们想继续走路,看他这么热情,也就答应坐他的电动三轮车了。

坐在车上,他回头告诉我们,现在村里建设得越来越好,出门就是柏油路,还有小饭馆和超市,生活环境就像住在花园里,城里人想过我们这种日子,还真的过不上呢。

文旅新疆:走进温宿萨依巴格村,感受乡村新气象

看着阿里木脸上自豪和幸福的笑容,我们内心觉得新疆的乡村,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他们会为吃饭穿衣发愁,更得不起大病,而现在却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把地里的核桃或苹果事先订购给商贩,这种优越的生活,就连城里人也羡慕不已。

当三轮车驶出村落,灿烂的阳光开始逐渐炙热起来,我们回头望着眼前的一切:民居、院落、果园、花圃,还有门前的柏油路面、路灯、娱乐设施等,以及渠里潺潺的流水,这里犹如江南水乡一般秀丽,新疆的大美,折射出了片片绿洲,所包含的处处的美景,还有那些隐藏在民间的特色美食。

新疆的大美,呈现给世界的就是这样,极具真实,极具热情、极具自然、极具民俗,极具风情,极具特色,极具魅力。

文旅新疆:走进温宿萨依巴格村,感受乡村新气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