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书说到,公子无忌窃符救赵之后,因为害怕魏王处罚,不敢再回魏国,而是选择留在了赵国。

秦国在远交近攻政策指引下,多次进攻魏国。公元前247年,屡战屡败的魏王决定派人到赵国请公子无忌回国。

但是,公子无忌害怕回国后遭清算,不肯回。毛公、薛公就跟他说:祖国强大了,公子才能受到各国敬重,没有了祖国你什么都不是。

公子无忌一听,太有道理了,这哪里是鸡汤,分明就是醍醐灌顶,于是马上动身回国。山东各国听说公子无忌重新执政,纷纷派兵驰援。

魏无忌率领五国联军连战连捷,但是打郑州的时候碰到了硬骨头,久攻不下,派人一打听,郑州守将小缩竟然是魏国安陵人。

于是,公子无忌就想做做小缩的思想工作,赶紧派人去安陵接老缩来郑州,打算让老缩劝小缩献城投降。

不成想,这么高明的战术得不到安陵君的认可,他说:“安陵是个小国,老百姓不一定听我的话,还是请使者亲自去请吧。”

公子无忌的使者来到老缩家,说明来意后。缩高说:“如果我去了就会让我儿子陷入不忠不孝的尴尬境地,所以我不能去。”

公子无忌得知,勃然大怒,派人给安陵君捎话,说:“如果拿不下郑州,魏国就完了。请你将缩高给我活着捆来!不然,我就要派兵攻打安陵!”

安陵君回信说,魏国法律规定“子弑父,臣弑君,死罪不免。即使大赦,举城投降以及临阵脱逃的人也不在赦免之列。”您的要求,我恕难从命!

缩高听说后心想,信陵君刚愎自用,我如果不死必然会给安陵招来灭顶之灾。于是,缩高来到使者的住处,拔剑自杀了。

公子无忌一看,戏演砸了,不仅没弄来缩高,还得罪了安陵君。于是,赶紧派人向安陵君道歉,说了不少好话,可惜人死不能复生。

对此,史学家胡三省认为,缩高的儿子身为魏人,却为秦国效力,是为叛国;缩高本该大义灭亲,却纵容包庇,是为不义!安陵君世享魏禄却不思报国,是为不忠!

其实,在大鹏看来,春秋战国那会的人,出国谋生的很多,比如范雎就是从魏国跑到秦国去才当上丞相的,所以小缩的行为根本算不上是叛国。

再说,在生活中,还有比爱国更崇高的精神,那就是有人性,这一点从公子无忌最后的道歉也可以看出来,他说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是个小人。

参考史料《资治通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