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还没关注广东卫生在线的小伙伴们记得点击右上角关注哦~】

俗话说,十人九胃。据《北京晚报》报道,目前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68万例,占全球发病病例的一半左右,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为进展期胃癌。近日,广州居住的刘姨(化名)进行每年常规体检的时候,增加了胃肠镜项目,没想到一检查竟然就是胃癌。没有胃病胃痛的刘姨感到很纳闷,从来没感觉不舒服,怎么就是胃癌呢?

六旬阿姨体检竟查出癌症

患病的刘姨今年60岁,退休在家帮忙带孙子,本来清闲自在的生活一下子被体检结果打破了。“今年来广州带孙子,女儿很孝顺带我到医院做体检,想看看有没有糖尿病什么的,结果一检查就说得了早癌。真的把我吓死了!我们家里人都没有得癌症的……”刘姨感叹道。

据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梁彪介绍,经胃镜检查发现,刘姨的胃体上部小弯侧有大概1.5公分左右的局部粗糙,但与正常的胃黏膜周围颜色差别不大。尽管是微小的变化,但马上引起了梁彪主任的注意。凭经验判断,这可能是一个早癌的征兆。

“我们进一步做了窄带成像(NBI)放大内镜精查,刘姨该位置的胃黏膜上皮血管扩张扭曲,边界较清楚,判断为胃型早期癌,果断实施内镜下的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剥离切下2公分左右的胃粘黏,病理证实为胃中分化腺癌。早期胃型胃癌在胃镜检查时极难发现,该病人如果晚一点检查或筛查时稍有不慎,都可能成为进展期胃癌,癌细胞转移风险极高。幸运的刘姨通过胃镜检查的早发现,及时的内镜下治疗,效果好,创伤小,后期不用做放化疗的治疗,住院通常只需一周左右就能出院,真正应了我们消化内镜中心的宗旨“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胃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诊、早治。”梁彪主任说。

“早期胃癌的临床症状没有太多的特异性或说是症状轻微,像刘姨她感觉自己偶有消化不良,但没有长期的胃病胀、胃痛,根本没想到会有胃癌的可能。”梁彪主任告诉记者,“胃癌的早期表现非常隐匿,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如果是胃癌的高危人群,或者偶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市民,应该提高警惕,应该进行必要的规范性检查。目前早癌内镜治疗效果好,检查出早期胃癌的患者也无需太担心,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专家提醒胃癌的六大征兆

一、上腹部不适、疼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疼痛是胃癌最常见的初始表现。症状常常表现为隐痛,或进食后出现饱胀感,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长,程度不很剧烈,可能被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或慢性胃炎而被忽视。胃癌患者早期也可能有嗳气、食欲不振的情况,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的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往往存在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并且对痛觉不太敏感,这些早期的症状更容易忽略。

二、反酸和烧心。胃癌常伴随胃壁局部僵硬,胃的蠕动功能减低,进食后,胃无法通过正常的蠕动将食物向小肠排空,胃酸可能会随食物反流至食道;进食刺激性食物后胃酸分泌增多,也可能会发生反流,造成反酸、烧心的感觉。如果症状持续出现,需警惕胃癌的可能。

三、呕血、便血、黑便。患胃癌时,肿瘤会破坏胃壁内的血管导致出血。缓慢持续的出血会导致黑便。较大量的出血则会表现为便血,甚至呕血。

四、贫血。慢性的胃内出血会导致贫血,往往表现为面色苍白或发黄,睑结膜苍白,指甲的甲床苍白。如果有类似的表现,应高度警惕,尽快到医院就诊,查明贫血的原因。胃癌导致的贫血和黑便往往会同时存在。

五、腹部包块。胃癌也可能表现为局部的肿块。如果在上腹部触摸到有位置较为固定、质地偏硬的包块,按压时感觉到疼痛,伴随恶心和呕吐。包块有逐渐增大的表现时,应高度警惕肿瘤的可能,必须尽快就医。

六、不明原因的消瘦。胃癌患者一般合并有一种或几种消化道症状,会影响正常进食。消化道功能的破坏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恶性肿瘤新陈代谢旺盛,患者往往消耗大于摄入,会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消瘦,常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体重减轻。如果出现,应高度警惕胃癌。

注意!五大类高危人群 需提高筛查频率

一、 年龄45岁以上。

二、 有胃癌家族史。

三、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幽门螺杆菌(Hp)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

四、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患者。胃部分切除术后仅剩残胃的,5年后患胃癌风险明显加大,要提高警惕。

五、 饮食喜欢高盐、腌制,吸烟、重度饮酒人群。

梁彪出诊信息:周三上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联系电话:020-89168190

编辑|Rena 责编| 黎晓心

通讯员|薛冰妮 朱璐诗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欢迎分享此文,让更多人警惕胃早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