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鸦片战争为例,有以下几条原因。

1武器落后

据历史学家萧致治先生考证: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依然有百分七十到八十的士兵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为数不多的火器也是以鸟枪、抬枪和大炮为主,这些火器主要仿制自明朝末年引进的西洋佛郎机等老式火器,较英军落后两百年,以火枪为例,清军老式火枪十分笨重,一台鸟枪要两个人合伙才能使用,一个扛着枪杆,另外一个发射,射程不足100米,射速1-2分钟一发,当时英军装备的布伦威尔克式前装滑膛枪的射程约 300米,射速每分钟3-4发。

独家揭秘:清朝80万精兵,抵挡不住外国几千士兵,原因是这四点

武器威力方面也远远落后,英军在鸦片战争中使用的炮弹有实心弹,也有散弹,爆炸弹,清军依旧使用最原始的实心弹,无论是破坏力和威慑力都和英军不能比。

独家揭秘:清朝80万精兵,抵挡不住外国几千士兵,原因是这四点

海军就更不用说,按照英国的标准,清军当时最大的战舰都不够英国战舰的起码标准,充其量就是个海岸巡逻艇,且清军战舰均为木质,除船板铆制铁钉外,船身也金属防护,船身易腐烂且抗撞性差,而英国战舰一级军舰长约63米,携带火炮一百多门,一艘军舰的火力就超过清军战舰的总和。

2军官士兵素质低下

清代军官的选拔主要依赖内部晋升和武举,考核科目都是《孙子》、《吴子》、《司马法》等理论性很强的古籍,除此以外就是骑射、步射、拉弓舞刀等,对付农民起义绰绰有余,面对身经百战的英军,无论是军事素养还是作战经验都相差甚远,比如林则徐,就是典型的文官出身,他仅仅带过三年兵而且没打过仗,战争经验一点也没。更不说那些八旗纨绔子弟,更是尸位素餐贪生怕死之流。

独家揭秘:清朝80万精兵,抵挡不住外国几千士兵,原因是这四点

3清政府对战争缺乏预见性

鸦片战争开始前,清政府上上下下对战争缺乏预见性,比如禁烟英雄林则徐就认为: 知其不敢以欺凌它国之术窥我中华。身在一线的指挥官都不能正确判断形势,远在千里之外的满清朝廷更是一无所知,上上下下毫无迎战计划,等敌人炮弹打过来才仓促应战,哪有胜算。

独家揭秘:清朝80万精兵,抵挡不住外国几千士兵,原因是这四点

4清朝国库空虚

战争既是武器的较量,也是经济的比拼,道光时期清朝经济实力已经开始下降,平叛张格尔叛乱之后,清廷国库已经无法承担另一场大规模战争,所以道光皇帝一看形势不妙,立马求和避战,与其说是软弱,不如说是无可奈何。

独家揭秘:清朝80万精兵,抵挡不住外国几千士兵,原因是这四点

以上分析只是以鸦片战争为例,后期随着太平天国运动,清朝国力损耗严重,更加无力抵抗外辱,洋务运动后有所恢复,但由于朝廷官员腐败,上上下下并没有从鸦片战争中吸取教训,再次败给日本人,彻底敲响了王朝的丧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