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报道 记者昨天(28)从武汉教育局了解到,今年秋季开学时,武汉市将有85所中小学、幼儿园完成新、改、扩建,9月1号开学前可交付使用,共新增中小学学位4.77万余个、幼儿园学位1.19万个。其中,新建中小学31所,新建幼儿园54所,进一步缓解武汉市部分地区入学难、择校热。

今秋配建完工的31所中小学分布在武汉市所有城区。很多新建学校采取名校办分校的形式,让区内优质教育更加均衡,市民更容易享受优质教育。

今秋家门口新添这些好学校:

在汉阳区靠近国博大道的钟家村小学三里坡校区,学校投资6100多万元,设计规模为24个教学班,1080名学生,今年秋季一年级开办9个班,共400名新生。三里坡校区秉承了钟家村小学本部的读式文化办学特色,建设了400平米的阅读空间,藏书达2万多册。此外,校园建设按照海绵城市要求,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

钟家村小学副校长周园:“在以前,教室里使用的是荧光灯的灯管,这灯管第一能耗比较高,第二时间用长以后会出现闪动,对学生视力有影响,在新校区装修的时候,我们使用了LED的无影灯,这个灯第一能耗低,第二亮度比较高,更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

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主要分布在武汉市入学矛盾突出的地区,如江岸区后湖地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金银湖地区、盘龙城地区等。

今年黄陂区新增小学最多,共有6所新建中、小学完工,共提供9630个学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新建了5所中小学和9所幼儿园,分别提供学位9900个和2340个。

在江岸区武汉市实验学校,记者看到新校区有天文台,音乐厅,理化生标准实验室、学科数字实验室,还有电视台,2200人看台的400米环跑标准运动场。新的校区总共可以容纳54个标准班的学生。九月一号开学后将有26个班开班上课。武汉市实验学校副校长汪心寿:“学校的发展规划肯定会根据这个实际进行调整,原来的空间和现在的不可同日而语,要适应新的发展和着眼于未来。学校的发展规划也会做适度的调整”

随着城市化改造步伐加快以及“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出生人口持续增长,武汉市学龄教育需求旺盛,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2018年全市学前教育入园规模将达到11.2万人,在园幼儿规模将达到32.2万人。较去年新增近2万人。

2018年,武汉市义务教育规模也持续增加。预计2018年全市有约11.5万名小学新生入学,比去年净增1.3万人。约7.6万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比去年增加3千人。

为努力缓解局部地区入学矛盾和“大班额”问题,今年初,武汉市特别把新改扩建公益性幼儿园40所、中小学校20所,分别新增学位1万个、2.2万个,列为2018年政府十件实事之一。

新闻链接>>

另据长江日报消息:盘龙城新增两所公立学校 可容纳3000余名中小学生

长江日报讯(记者王谦 通讯员高欣)28日上午,黄陂盘龙城天汇龙城小区配套新建的两所学校——盘龙五小和盘龙三中举行了学校移交仪式暨校园开放日活动,这标志着两所学校正式移交黄陂区教育局,今后将作为公办学校使用,并在9月1日开学时迎来首批新生。

据悉,盘龙五小和盘龙三中本属于区政府投资项目,武汉地产集团主动对接区政府,采取由地产集团投资,建成无偿移交给政府的建设模式,缓解盘龙城区域学校配套不足的难题。

按照规划要求,小学按36班、初中按30班规模建设,可容纳学生3000余人。项目于2017年11月14日正式开工,经过数月的紧张建设,于今年8月28日验收完成,并正式移交。

两所现代化学校从无到有,创造了黄陂区新建学校的速度纪录。“学校建设实际工期仅8个月,工作专班倒排计划、责任到人,其间面临着严冬、酷暑天气考验,以及横跨春节、有效工期极短的现实困难。工程管理人员抢晴天、战雨天、斗黑夜,几乎放弃所有节假日奋斗在建设一线,最终高质量按期完成各项任务。”武汉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鹏飞说,盘龙城区域有50多万人口,学校的建成交付,将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布局的完善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助推盘龙城发展。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赵文华 通讯员邹永宁 乐钢 胡蕴芬报道

责任编辑 柴之琪 韩培沛(实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