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打点滴对我们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中国每年输液人次已经达到1.6亿,然而人们对输液中存在的种种不便早已习以为常:调节滴速、时刻关注药液余量、家属看护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不便一旦不稍加注意就可能会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年输液死亡人数已经高达39万。

近日,接触到的一家定位于输液监测的物联网高校项目:智能点滴。智能点滴是西安邮电大学的大学生孵化项目。硬件主要由滴速监测装置和体征监测手环两部分组,软件方面除了装置内部的监测和算法,还包括根据输液数据进行远程监控的软件系统以及云端数据的运用。

项目指导老师亢红波表示,做智能点滴的初衷来源于自己和同学们输液陪护的切身体会,病人在输液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完全可控的症状,而且人工看护耗时耗力,一旦有所疏忽就会危及病人生命。智能点滴在应用时,用户只需将设置好滴速的装置安装在滴管上,装置上半部分的卡槽通过嵌入式的传感器对滴速进行实时监测,下半部分运用夹紧驱动装置对滴速进行自动调整,形成一个算法闭环。在输液过程中,病人可以佩戴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通过智能手环以及外部拓展多种体征检测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心率、体温、血压、血氧浓度、呼吸频率等体征信息,并通过蓝牙实时传输至输液装置,如果出现滴速异常和病人体征异常的突发状况,装置会进行报警并自动关断,当药液快输完的时候,装置会进行余量提醒,输液完毕还会进行报警并自动关断。

除了硬件上的应用之外,项目负责人史鑫皓介绍,智能点滴的软件系统方面的应用也在开发中。一方面,已经开发出WAP端和软件,医生和护士可以在电脑上远程监控病人输液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体征数据以及报警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实现整体化管理,节省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智能点滴将输液数据上传到云端,对大数据指导价值的整理运用也在不断摸索中。

智能点滴的商业模式将采用与医疗耗材(滴管)结合的方式,通过与医疗厂商合作,以耗材作为应用依托,技术团队为合作厂商的耗材开发防伪标识,设备通过自动识别防伪标识,与合作厂商生产的耗材进行对接使用。同时,亢红波表示,这个只是有限防伪,智能点滴会为护士开通一定的使用权限,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开放使用。

智能点滴从2015年开始立项,目前已经取得了了输液监测的新兴应用专利,耗材防伪的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作为学生项目参加过很多比赛,2015年曾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金奖;2016年曾获得第十届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二等奖;2017年曾获得3S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创”大赛“国家一等奖”、“建行杯”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银奖”。

研发团队目前有7人,主要来自西安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的学生。指导老师亢红波, 西安邮电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及信息集成;项目负责人史鑫皓,西安邮电大学大三学生;专利申请人有亢红波、马琼、邱涛和刘伟欣,三位也均毕业西安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

目前智能点滴还在不断地升级更新,亢红波表示,等到项目功能完善,技术挖掘触顶之后,高校项目负责人会与有医疗背景的资本或企业寻求合作,实现产品市场化。(猎云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