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在农村广为流传,并由一代代的先人加工使之更具形象化的一种语言表现方式!在农村俗语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三种,一是民俗性,二是定型性,以及一些特定的表现形式!在农村,俗语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蕴含的哲理也是农民适应社会和改善社会的根源,因此可见俗语的意思不仅是其艺术性,更兼具其生活的实践性!

  俗语一词的解释在“词源”中有记载,是以约定成俗,广为流传的定型的语句,根据其结构上的定型与形式上的语句的特点,俗语在农村的生产生活中都有经验教训的总结,比如说“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这句俗语,充分说明了俗语在指导农事的经验!

  众所周知,俗语的特性主要分为“三性”,民俗性、定型性以及特定性,今天主要讲解俗语的“三性”。

  民俗性:俗语在农村发源,并应用于农村的日常生活,根据各地区文化差异的不同,俗语也反映了各地方民族的社会风貌与生活观念!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也因人群不同,俗语也千姿百态,万紫千红!比如说:“千年的壁虎长不出蛇”这就是维吾尔族的一种俗语,是讲外观异变,本质难改!

  定型性:在农村俗语千姿百态,广为流传,在格式上有单句与多句的形式,但是不论哪种形式,俗语的结构都有通性,比如说字音以及音调上!比如说“不到黄河不死心”说的就是不达目标誓不罢休!而“人望花开,树望鸟来”通过比兴的手法,反映两者的共通,也是恰到好处!

  在农村俗语多凝结简练,其中不乏一些五言七言类型的俗语,它们大多结构定型,却寓意十足,比如说:“斩草 要除根”,“打鸭 惊鸳鸯”等等,都有突出的重点!

  俗语的表现性:在农村有些俗语并非一针见血的表现其寓意,有些多通过比喻的手法,以一种自然现象起步,通过细致入微的表现,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将复杂的哲理具体化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这样让俗语有了生机,更加的灵动!比如说“拆了别人的房,只换来一条梁”说的就是损人不利己的含义!而“火烧人走开,火去人归来”则表现了某些人大事来临各逃生路,事态平息各分成果的不作为抢功劳的心理!

  在农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俗语的产生以及传承往往承载了许多先辈改造世界,观察世界的殷切希望,它们通过特定的形制,以多种方式,由浅及深将复杂的哲理具体化的呈现在人们眼前,给你以经验启迪!然而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科技在不断的发展,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于流传千年的俗语来说,也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产生,毕竟农村也在不断发展,在过去那个时代,被人广为传颂的俗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可能是“悖论”与事实不符,因此,在我们学习俗语的同时也要有是非之心,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则,要运用好唯物辩证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猪友巴巴】服务三农,专注农村,对于流传在农村的俗语,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大家留言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