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 | 刘馥亮

撰写 | 赵雅晨

人工智能革命方向之一是提升人类信息获取效率。比如,今日头条基于内容偏好的算法推荐,节省了用户从海量互联网信息中的搜索过程,大大提升信息获取效率。

延伸到教育行业,教育本质也是知识获取和转化过程。但传统教学模式仍未摆脱大班课堂、题海战术等低效的信息获取方式,而人工智能为此提供了可能。

从教育行业趋势来看,个性化教学及最大化降低教师的重复劳动,是其中一个方向。松鼠AI(原乂学教育)正是践行者之一。

70%松鼠AI系统,30%真人教师

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也是昂立教育联合创始人,从事教育行业十几年,也因此更了解传统教育机构乃至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比如优质教育资源不均,千人一面的教学内容,浪费了学生太多时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纷纷落地应用,让栗浩洋看到了教育领域这一亟待变革的机会。

2017年初,历经3年产品打磨,乂学教育推出了首个智适应学习系统,并于今年6月升级为松鼠AI。松鼠AI和传统教辅机构最大的区别,在于系统AI承担了教学主导,真人教师降至辅助角色,核心是想解决行业内师资参差不齐,提分效率低下,不够个性化的普遍问题。

具体来说,智适应教学的完整流程包含:初期诊断聚焦认知盲区——通过教学干预弥补知识缺陷——评估当前知识水平——规划下一步学习路径,由此循环。

因此可以看出,和传统课堂相比,教学流程经过了重新组织。

最初,学生需参与统一的PC端智适应测验,根据实时反馈结果,平台自动识别知识缺陷,并据此推送3-5分钟左右录播短视频,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在此环节,学生可根据对视频讲解的理解程度,随时寻求真人教师在线答疑辅导。最后,再次通过测试评估学生教学后掌握水平。

理想状态下,整个过程中AI系统和真人教师所起的作用是三七开,松鼠AI智适应学习系统占70%,真人教师占30%。。

重新定义知识图谱 大数据支撑算法训练

由上述过程可知,智适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诊断,也就是测评并精准定位知识缺陷,这背后对知识图谱构建的要求极高。

首先,知识被拆分的颗粒越细,定位越精准;而知识点足够细意味着数量极大,想要提升效率,用最少量题目测出最多知识点,需要构建知识间的网状结构,使任意知识点实现概率相关,并能相互推导。如此,只需测试一部分知识,便可由结果对错推知其他相关知识的掌握概率。

对于松鼠AI,构建知识图谱经历了人工驱动和数据驱动两个阶段。

首先,经过学科教育专家,将目标教学内容重新解构。以初中数学为例,500个知识点被细化为3万个。同时,还配套为知识点分别编写原创题目,录制教学视频。目前,松鼠AI支持的课程体系包括初中全年级语、数、英和物理。

然后,依赖真实数据对算法模型训练。松鼠AI将测试系统向公立校、教辅机构免费提供进行数据采集。据栗浩洋称,试用内获得几十万学生数据,上亿次学习记录。

松鼠AI的技术团队实力不俗。其首席科学家崔炜,拥有爱尔兰国立大学人工智能博士后学位,此前曾任美国智适应教育机构Realizeit核心工程师;其首席架构师Richard,是美国最早的自适应教育公司Knewton在亚太地区的技术对接负责人;首席数据科学家Dan Bindman,是美国自适应巨头公司ALEKS的首席架构师、研发内容总裁。

在市场策略方面,松鼠AI并没有选择纯互联网化的发展。栗浩洋认为,线下所能提供的学习场景是必不可少的。松鼠AI对线下的布局既有直营,也有机构合作。后者不仅为其开放整个松鼠AI学习系统,还会帮助它们从零开始建校,后期通过分成获取一定收益。

2016年底至今,松鼠AI累积合作超过700家线下机构,未来还将发力直营中心的投入。

近日,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接受爱分析专访,就公司业务、运营、战略等进行了深入对话,摘取部分内容分享如下。

策略型AI深入教学核心环节

爱分析:简要介绍一下公司的发展历程?

栗浩洋:从2014-2017年三年时间里,我们基本上都在埋头做产品研发,以及大量的免费试用,比如联合公立学校、私立培训机构、互联网教育公司等给学生免费用,主要是为了获取数据和训练模型。

同时在三年时间里,我们开发了独自自主知识产权的算法,原创题目的编写和视频的录制,以及知识图谱的解构等。

2017年初,产品正式上线,涵盖初中语数外三门科目。同时在当年6月份,我们的论文被AIED全球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峰会收录,这是标志我们技术水平的。另外,今年的AIED峰会又收录了我们两篇论文。

爱分析:产品研发阶段的难点是什么?

栗浩洋:首先需要一个一个知识点的拆分,然后还要一个一个知识点录视频,为了这些视频内容,专门去打造学习内容,包括题目、讲解,因为这些知识点都是前所未有的。

初中数学500个知识点,我们就拆成了3万个。因为要做到最细致的区分,所有的命名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市面上普遍的知识图谱都比较粗,只能自己重新做。

第二是算法的模型,全部依靠自主知识产权的编写。这个过程中也消耗了大量时间,最后加到一起,等于是花了三年时间,所以任何一个公司从他宣布做教育的AI产品,到做出来至少也得3、4年的时间。

爱分析:智适应学习技术和语音、图像识别、NLP等AI技术之间是否有重叠?

栗浩洋:没有任何关系。智适应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策略类AI算法,以上这些所有的都是识别类的AI。比如像学霸君、猿题库这类搜题软件,它们属于图像识别,像科大讯飞、流利说、云知声等,属于语音识别,还有表情识别,比如好未来的FaceThink。所有的这些相对边缘化,并不涉及教和练,没有教学路径,不涉及学会认知和掌握的过程。

爱分析:国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算法,比如Knewton,为何要自主自研?

栗浩洋:第一,国外的算法到了中国肯定要经过调整,虽然基础好,但是要经历本土化的过程,因为消费心理、社会民情都发生了变化,尤其在教育领域,英孚全球400亿销售额,到了中国一样做不过本土公司;

第二,我们认为一定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科技,未来才能走向全球。

爱分析:研发团队的配置是什么情况?

栗浩洋:整个研发部有300多名员工,包含了算法板块、技术板块、教研板块的特级教师。整个算法有大概20多个人,包括国内团队和美国团队,我们的纽约实验室。

毛利远高传统教培 大幅降低师资和管理运营成本

爱分析:除了通过测验挖掘学生薄弱知识点,在教的环节如何提升效率?

栗浩洋:测试只占20%的重要度,还有四个方面占了80%重要度。

第一,系统不只是推送了三分钟小视频,而是学生在接下来到底是用十分钟学会这个知识点,还是八九十分钟学会了这个知识点,系统根据数据设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路径有所不同,这才是算法真正发挥教的作用最核心的点。

第二是追根溯源,学生在其他的公立学校里或课外补习机构,初三的学生不可能往初二初一去教,因为每个孩子不同的前序知识点都完全不一样,全部都教,那要花几年时间太浪费时间了。通过算法就能够实现知识追溯。

第三是战略放弃。比如对于一个50分的孩子来说,他有一半的知识会,一半的知识不会。但是他不会的那一半,不可能都给他学。哪些给他学,这其实就很关键了。这里的选择不仅是容易学的,而且要找到那些考试概率的知识点。另外,同样是考试概率大的知识,考试的分值也不一样,肯定是优先选择分值大的知识。

第四是学习成本。比如某个知识点考试概率很小,但是如果我的学习成本是远远地扩大,那可能就不学。反而会学一些考试概率大,但是学习成本更小的。比如以前讲重点难点,重点肯定我们是要学的,也就是考试概率大的,但是难点反而我们就放弃了,可能过去的教学路径是不对的。

爱分析:真人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的作用是什么?

栗浩洋:在正式教学之前,老师先对学生做进行关怀和沟通工作,之后系统开始进行教学了。系统教学40分钟或者半个小时以后,老师再有15分钟和学生关于学习的沟通。所以老师是在前后和学生有沟通,也解决孩子一些情绪上的问题。

我们认为以后所谓的全代替老师,是系统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过程,老师主要承受沟通和育人的工作。我们认为未来教师的作用能够降到20%。

爱分析:AI教学和传统教培机构相比,利润能有多大提升?

栗浩洋:我们的毛利率是70-80%,未来是可以到90%,就是如果老师成本只占10%的话。然后可能运营成本这些也会更低,因为原来需要有员工来管老师的,所以很大比例的运营成本都得管老师,AI教学就不用了。

爱分析:线下教学中心采用加盟模式?

栗浩洋:我们不是加盟,是授权合作,这里面是有本质不同的。我们的合作伙伴更像4S店代理商,将我的产品放在里面销售。其实类似这样的一个过程,但是我们也有直营,现在我们正在逐步加大直营的比例,也会收购一些合作伙伴变成直营。

我们不是2B的,所有学校要求从零建的,即使他以前做过学校,也要从零开始。他们相当于销售我们的系统产品,然后分成,我们收取小部分收益。

爱分析:获客方面具体有哪些方式?

栗浩洋:我们的获客方式和互联网教育比较相似。

第一, 从头条、百度等买流量,这也是所有人都在用的;

第二, 学员转介绍,这其实是原来线下用的最多的,线上也在这么做;

第三, 流量新媒体运营,包括公众号、微博事件营销等,包括一些可能是PR的工作,像人机大战等;

第四, 地推,相对来说比较精准,也是大家都在用的;

第五, 异业合作,也是向很多知名企业学习的,打造创始人I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