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诗中国 诗太原 太原人学诗课堂6(下)

江南雨先生诗词讲座6(下)

讲完大李,就接着讲一下小李。小李和大李是父子俩,我个人认为,小李的总体的艺术成就较大李有所拓展,但是应该说不如大李。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是我一家之言,我们也挑两首作品来简单对照一下,前两首山花子,从语言,从用字,修辞,章法结构,包括立意都是完美无缺的,是精品。那么我们再看看李煜,李煜名气很大,由于他特殊的身世,更使后世对他凭空增添了许多的同情和怜悯,再加上李煜的词本来写的也不错,所以大家心目中总觉得李煜很重要,李煜确实很重要,但是我想说的是,大家应该体会一下,他在某些方面和李璟不同,在某些方面比李璟我觉得要稍逊一些。

我们先来看这一首,也是千古名篇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之所以有名呢,首先是切人切事切合作者自己的身份地位,所以它真切感人。什么叫真切感人?第一,情感一定要真。 第二,还要切。切字有两个意思,一个就是切实的切。所谓切,就是真正粘和到一起,真正相关关联到一起,这叫切。我们写诗要切题,扣题要扣死它,要扣的准,这叫切。还有一个切,就是情切切意绵绵的切,就特别的急切的切,程度副词的意思,这两个意思,我在这里强调的是切实的切,我说的真切感人,是真实的而且是恰切的这样感人,大家理解这个意思。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就是自然规律,它不会了,按着今天的科学的说法来讲,地球也有生命,早晚有一天可能也要毁灭也要消失,这是后来人按照科学的来讲,在诗中词中不是讲科学的,他是讲情感的。在诗人词人眼里,自然世界是永恒不变的,没有头无边无际。所以,春花秋月何时了,意思是没完没了,但是这种没完没了它是未来的,而我过去的那些春花秋月呢?往事知多少?我过去的那些东西呢,却已经全部都了了,全部都结束了。首先感人在这。第二个,我们还是从章法上来讲,说到了往事,于是下边自然就接着说往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你看这话很明白无误,一看就明白。雕阑玉砌应犹在,上边已经说到了小楼昨夜,说到了故国不堪回首,于是下边还接着说故国,雕阑玉砌应犹在,过去那些美好的地方,那些美好的东西应该还在吧,只是朱颜改。只是颜色不同了,为什么呢?江山易主了。问君能有几多愁?问谁呢其实是问自己不是问别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么真切感人四个字不用再多讲,大家也都应该明白了。

下边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点,虞美人也是一个转韵的词。上面押了,少,韵,然后转到风、中韵 ,然后转到再,改这个韵,然后转到愁,流这个韵,它也是转韵的。凡是像这种转韵的词,一定是它的情绪它的气脉,我们前边讲过菩萨蛮,这一首它的章法结构和菩萨蛮是完全一致的,他就是也随着韵调的变化,啪一遍,啪一遍,再啪一遍,又啪一遍。也是这样子的。如果你安排按照韵的要求就这样去安排,就没错。否则的话,你的虞美人味道就不对了,这是第一点。如果你能懂了菩萨蛮是怎么回事,那么虞美人你就一样能懂了,你能把菩萨蛮写好了,那虞美人不用练拿过来就能写好,因为它是一样的,基本上一样。不同点哪呢?在于它多了两处九字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是一个六三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个二七句,你也可以理解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它变成六三句也行,但不管怎么讲,这里的唯一的区别,它多了个九字句,那我们前边就要说原来的话了:学诗的时候,是五言律句和七言律句,古风我们不说。五言律句和七言律句。那么到了词里边,从鹧鸪天开始,是七字句加三字句,那么菩萨蛮是七字句加五字句,这里出现了七字句五字句,然后又多出了九字句。也就是说,你在填词的时候它的句式句法结构,比诗要多出来很多,如果你标准的五字句,七字句做不好,那再衬上其它的字句那不是就要乱套吗,所以为什么说学词之前应该有诗的基础,原因就在这里。

另外,就是一个问题需要强调的,这一首词的特点,它是明白易懂,明白如话。就好象是白话一样就说出来,很直接。那么词应该是婉转的,它所讲的东西呢,都很直接,虽然语言很优美,但是,毕竟显得直接一些。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前边他爹李璟形容愁的时候,“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他没直接说愁,他用一番意向,就代表那是愁,大家也明白了那是真愁。而他呢?就直接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了个比喻,用了个形象的比喻,但是比他爹李璟要直白多了。所以说这首词,虽然是千古名篇,但是,除了真切感人之外,艺术上的价值呢,应该说是一般,我们今天要是再写,不是这样的词,我们要写类似其它什么样的词的话,记住,你要想办法尽可能多的去含蓄一些,婉转一些,尽量少的直抒胸臆。这是我们学词的时候要注意,你站在古人的肩膀之上,在某种意义上你学古人,在某种意义上你要超过古人。

我们下边再看一首李煜的词,那么还是,刚才忘了说一句话。就是说我们再体会一下,词到了二李之后,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家国身世。它不象过去只是围着女人转,现在开始有了真正的自己独有的,或者关乎家国身世的,主题境界开始慢慢的增大了,这一点我们要注意。我们再看一首简单的他的《望江南》: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首词的特点也是真切感人。上来他就说恨,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这叫什么?这叫陡起,平地就起波澜,上来就开始“哗” 一阵风就过来了。恨在哪呢?恨肯定不是梦魂中产生的恨,而一定是梦过后,情还在,但是景已经换了,是假的,因此而产生的怨愁。因为什么产生怨愁呢?他梦里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说的很清楚,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而且是花月正春风!这是倒装的结构,本来应该是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可怜那,都是昨夜梦,所以多少恨,都在梦魂中。因为是根据词牌的需要,字数也好什么也好,就颠倒了一下,所以采用陡起,逆风起笔的方式。这个从结构上,我们讲了那么多结构了,讲了那么多气脉了,这个词这样一读就应该明白。

有一点需要提示,望江南也好,忆江南也好,中间这两个七字句应该是七字对。李煜为什么不对,因为李煜那时侯还没有形成一个风格大家都一定要对,古人那是在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他不对就不对,我们也不管他。我们今天要做就一定要对,如果你不对,也可以,那你就写出比李煜强的东西来,如果你写的还不如李煜,结果还不去对,那就是垃圾赶快扔掉。所以这就是一个最低的要求,我们今天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高一点,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如果取法乎下,那么得出来的都是什么,不就全是垃圾了么。要求自己一定要高要求。这首词我们提一下就可以了,然后,再提一下这首清平乐: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首词我认为是李煜词里边一个比较经典的代表作之一,非常好。词呢,语言都比较简单,上来一读,就都能够明白,内容也很好说,我们点几句就可以。别来春半,肯定是有一个人,他已经离别了,别了多长时间呢,转眼到了春半,春天过了一半了。时间上季节上交代。触目柔肠断,为什么别来春半,接着就触目柔肠断我们看这两句是不是有点接不上啊。你不是说词要第二句紧接着第一句吗?而且一拍里写一个事吗?怎么到这就不明白了?这句话是完整的,他本身虽然没有说到底看到了什么。只是笼统的说,我看到了什么什么东西才柔肠断,而且看到的正好是别来春半这个时节所特有的一些东西,并不是说没有交代清楚。把要交代的什么放在下一拍里,这个思绪还是很清晰的。那么它看到的触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肯定有很多东西,和刚才我们说的那首“手卷珍珠上玉钩”道理是一样的,他看到的肯定有很多,但是他只写其中的一个就可以了,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这砌下落梅如雪乱,它是承接上一拍的,也就是目所触到的内容。就在这交代了,你看他把先后语句的顺序打乱了说,但是气脉不乱。我们一看就明白。拂了一身还满。这里还加了一点夸张。说梅花落瓣象雪一样,呼啦啦落身上,拂了一身还满,很多。当然加点夸张也好,都无所谓。情景很真实很生动,那么下边他就开始讲,雁来音信无凭,大雁都已经来了,初春时间大雁不会很快就到达的,但是到了春半了,雁来音信无凭,雁来书未来,所以肯定又要引出春恨,这里他还不是一般的春恨,他是离恨,或是别恨。路遥归梦难成,和离别的人太遥远了,不仅人回不来,连那梦都回不来。这也是一种修辞手法。路遥归梦难成,我们看这几个字用的非常生动的,从上片到下片,他的谴字用语都非常生动的,这是典型的文人词,和过去那种纯香艳的没有什么内涵的东西他不一样,是非常文雅的文人词。离恨洽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前边说了那么多最后来一个总结,就是写离恨。离恨洽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那么李煜的词我们就先讲这么些。

首发中华风雅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