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想请大家记住这样一位女子:

她出身名门,曾祖父是曾国藩的二弟,表哥是大文豪陈寅恪;她是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中国第一位女博物馆馆长。

她终身未婚,一生嫁给中国的博物馆事业!

她叫曾昭燏 [yù]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

但,她是值得所有中国人,由衷感谢的女子!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1948年底,国民党开始部署将大量的国宝文物运往台湾,时任当时“国立中央博物馆”负责人的她,站出来极力反对!

虽身为柔弱女子,但她硬是拼尽全力,将一大批国宝文物留在了大陆!

其中,就有“中国的镇国之宝” 司母戊大方鼎!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今天,当我们徜徉于中国各大博物馆,为穿越历史而来的中华民族瑰宝惊叹不已的时候,请记住曾昭燏这个名字,一位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伟大的女性!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七子皆学者,陈寅恪是表哥!

1909年,曾昭燏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峡石村万宜堂,这是中国近代绵延两百年的世家大族——曾国藩家族的故乡。

曾昭燏的曾祖父,是曾国藩的二弟曾国潢。

今天为我们所熟知的“曾氏家训”,起源于曾国藩,但真正让它贯彻执行、绵延不绝的,就是曾昭燏的曾祖父。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曾昭燏的母亲也出身名门,是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女,即陈寅恪的嫡亲姑母,她所生七子女皆才俊。

长子昭承为美国哈佛大学硕士;二子昭抡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三子昭杰为上海大夏大学学士;女儿昭懿为医学博士;小女昭鏻、昭楣也毕业于西南联大!

曾昭燏七兄妹中名声最大者,当是昭橘的二兄——中科院院士、中国化学奠基人曾昭抡!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曾昭燏自幼接受严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四五岁就开始学《左传》国学基础非常扎实。

1923年,刚满14岁的曾昭燏,进入堂三姐曾宝荪(曾国藩曾孙女)创办的长沙艺芳女子学校读书。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曾宝荪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早年在伦敦大学留学,立志以教育为终身职业!

很多年之后,曾昭燏始终记得堂姐宝荪对她讲的话: 要爱人如己,牺牲自己,帮助别人。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中国教育学家曾宝荪嫁给教育事业的曾宝荪一生未婚,年幼的曾昭燏曾问堂姐缘由,曾宝荪回答:嫁了人,只能帮助一个家庭几个人,如果不嫁人,那就可以服务千万人。

在之后40多年的人生岁月里,曾昭燏几乎把这句话视为信仰。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著名化学家曾昭抡

如果没有二哥曾昭抡,曾昭燏也许从此会在长沙扎根生活,在女校当个教书先生。

曾昭燏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候,化学家哥哥对妹妹说,一定不要留在长沙终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曾昭燏很争气,考上了国立中央大学的外文系。念了一年后,转入中文系,在这里,曾昭燏遇到了对她影响最深远的老师——胡小石。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几年的时间,神奇的知识之门无声地向年轻的曾昭燏打开, 金石、书法、历史、考古、艺术、音韵学等宏大精深的学问,如清冽的泉水,注入这位渴求知识的才女心田。

1934年,曾昭燏从中文系毕业,哥哥曾昭抡又来做她的人生导师:去外面,继续学习,继续见识世界!

曾昭抡更拿出自己工资的60%,资助曾昭燏到英国自费留学——到伦敦大学学习考古!曾昭燏也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留学海外学习考古专业的留学生!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放弃英国工作,回到战乱中的祖国!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曾昭燏的留学护照

在伦敦大学,曾昭燏给历史学家傅斯年写了一封信,言辞极为恳切:

冒昧地写信麻烦您,希望您为我个人着想,为中国的考古学发展着想,我学什么东西最有用处,赶快回信给我……

傅斯年和哥哥曾昭抡是连襟,对于曾昭燏而言他既是仰望的学界权威,更是值得信任的兄长。

傅斯年建议她选择田野考古——在当时,这是连男生都会慎重选择的专业,因为一旦选择,意味着从此将风餐露宿,风吹日晒。

傅斯年的回信,让曾昭燏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中国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却苦于科学研究方法的匮乏,学习近代西方考古学的先进方法,为中华文明服务,就是为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点燃一盏希望的烛火!

除了学习田野考古,她更把青铜器与花纹的关系作为研究课题。

清末民初,中华民族被列强侵略,大量青铜器流失国外。

曾昭燏留学期间,她遍访英国各大博物馆和研究机构,收集了几百个青铜器的铭文与花纹。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青铜器

曾昭燏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写出毕业论文《中国古代铜器铭文与花纹》,文中列举了从2082件古代铜器上整理出的600余种徽识。

这部颇见功力的力作,既为曾昭燏取得了硕士学位,也为她在国际考古学界奠定了学术地位。

1937年3月,曾昭燏获得硕士学位,学成的她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去了德国,到柏林博物馆和慕尼黑博物馆实习。

学考古的她,为什么要去德国的博物馆实习呢?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原来,在1936年底,国立中央博物院大殿在南京动工修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考古学家李济资助曾昭燏学习国外先进的博物馆知识,积累经验以待学以致用!

曾昭燏到达柏林这一天,卢沟桥事变爆发。

两天后,得知消息的她大为惊骇,孤悬海外,她倍感沉闷激愤,她甚至痛恨自己:为什么要学历史考古?应该像哥哥一样学化学,用炸药炸毁日军的战舰!

慢慢地,她意识到,孤身海外的她,唯有以坚忍的态度,完成学业、回国奉献才是对国家、民族与抗战最大的帮助。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怀着巨大的悲痛,她考察德国的各种博物馆,参加了柏林国家博物馆的考古工作,在慕尼黑博物院实习的两个月里她参加了藏品的整理和展览的设计,学习了现代博物馆工作的流程和要领。

1937年12月,她从报纸上读到南京沦陷的消息,心痛欲裂,恸哭失声。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1938年6月3日,伦敦大学举行盛大的毕业典礼,曾昭燏没有参加,而是选择在工作室里终日埋头苦干。

她后来说:祖国的人民正在浴血抗战的时候,我何必花无谓的时间参加这种为个人荣誉的典礼。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这时,日寇已将战火燃遍半个中国,大哥曾昭承来信,力阻妹妹回国,此时伦敦大学也向曾昭燏颁发了聘书,可一件小事,却坚定她回国的决心。

一天,曾昭燏与威格纳尔教授午餐。

席间,教授讲到他多年前与一位美国学者前往北京十三陵参观。

道路崎岖不平,美国人大为抱怨,质问当地向导:“这路是什么年代修的?”

向导从容作答:“大概两三千年!”美国人遂哑然而不作声。

曾昭燏听罢,五味杂陈,如此数千年文明的古老中国,

如今却面临灭顶之灾,当天晚上,她毅然决定:放弃伦敦大学的工作,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立即回国!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曾昭燏揣着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给她开具的证明,与费孝通等学者一起,踏上了艰辛的回国旅途。

他们历时三个月绕道越南,终于在1939年1月,回到昆明。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她带着一支女子考古队,发现云南苍洱文化

回国后,在国难当头的危难中,曾昭燏正式进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参加了云南苍洱古迹考察团。

大理考古是中央博物院大规模西南考古计划的第一站,也是抗战时期,中国学者首次进行的大规模考古活动。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曾昭燏写给李济的信

曾昭燏在野外勘察发现,大理不少山峰的半山腰里,有很多人工平台,曾昭燏大胆猜想,这些平台有可能是古代文化的遗址。

曾昭燏请村长给她找15个干活的工人,第二天早上,工人来了,曾昭燏却傻眼了,这15个工人竟然是15位白族女人,这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女子考古队!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 女子考古队!1939年,中央博物院苍洱境发掘团在工地合影。后排左起为李霖灿、吴金鼎、梁思永,右一为王介忱,右二为曾昭燏。

女考古学者,带着一群女子走上了山坡,第一天,她们就收获颇丰,石刀、石斧、石纺锤、石斗,一件件出土的精美史前文物,让曾昭燏喜出望外、兴奋不已!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随着发掘面积的扩大,她在遗址的四周发现有两层城墙,这时曾昭燏才明白,山上的平台并不是庙宇,而是史前人类的居住地!

一幅清晰的史前人类遗址,展现在了曾昭燏面前。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这就是著名的云南苍洱文化!

这在中国的考古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那年,她才刚刚30岁!

1941年2月,曾昭燏被任命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总干事,她与李济等人夜以继日将中央博物院文物连同北平故宫博物院的一万多箱珍宝西运,避免了这些国之重宝沦入日军之手。

1943年,她与李济先生合著《博物馆》一书,成为中国博物馆学的奠基巨著。

抗战胜利后, 曾昭燏回到了南京。她在战火频仍、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接连举办了汉代文物展和青铜器展。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蒋介石在南京中央博物院参观书画展,身边陪同者即为曾昭燏1947年,曾昭燏主持中央博物院大殿的修建,此项工程在抗战前,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徐敬直先生设计,梁思成先生修订定稿,为仿辽建筑。

开工不久,即因战乱而停止。

她克服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当年年底,拖了十年之久的大殿终于落成!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1948年,国民党大势已去,教育部政务次长杭立武,密令中央博物院,将全部精品文物运往台湾。

曾昭燏对这个决定极其反对,她不顾个人安危,写信给杭立武,信中言辞激烈:

运出文物, 在途中或到台后万一有何损失, 则主持此事者, 永为民族罪人!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曾昭燏拼尽了全力,中央博物院还是将852箱精品文物,运往了台湾!

望着远去的文物和船只,她仰天长叹,心里比刀割还疼!

但是,她还是千方百计把“太大太重不好包装”的文物,奋力留下了一些,这是她能想出的最后的借口!

这其中,就有中国的镇国之宝“司母戊大方鼎”!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青铜器,是中国的镇国之宝!

1949年4月,她又联同徐森玉、吴有训等人联名上书国民党当局。

在他们的坚持下,三批运到台湾的852箱精品文物终于全部又运回了大陆。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今天,我们能在博物馆看到这么多中华民族的瑰宝,每个中华儿女都不能也不该忘记曾昭燏,是这位了不起的中国女性,以自己弱小的身躯,拼死守护着我们民族的国宝!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终身未婚她将自己嫁给博物院事业

和国宝们一起坚守大陆的还有曾昭燏。

南京博物院的同事们到台湾之后,胡适逢人就问:“曾小姐来了吗?曾小姐来了吗?”在得到否定的答案之后,他低头叹息,“好可惜!好可惜!”

那一年,曾昭燏的亲友,同仁一起避居台湾,她却极其坚定地留在大陆。

在她心中,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才是考古学家大有所为之地!

那一年,曾昭燏40岁!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博物院改称南京博物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两所够格称“博物院”的机构(另一所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曾昭燏任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

在日记里,她兴奋地写道: “这里有无限前途的博物院的新生,也是我自己事业的起始。”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这一次,她终于有机会把自己在国外学到的博物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尽管身居院长高位,

曾昭燏依旧以身作则做好每一份细微的程序。

她专门为文物保管制定的管理条例,直到今天都是中国各大博物馆的基本规范。

曾昭燏也从未停止在中华大地上探索文明!

她主持发掘的南唐二陵,是新中国首次发掘帝王陵!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曾昭燏始终过着近乎清教徒的简朴生活,一件穿了多年的大衣,她几乎日日穿着;习惯了粗茶淡饭,掉在地上的饭菜,她都会捡起来洗了再吃;

用过的旧信封,她将其翻过来折叠,然后继续寄信。

可是对待国家,对待同事,她却异常慷慨。

1951年,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时,她带头捐出了全部积蓄。

曾昭燏所有的稿费,不是用于公务招待,就是为多子女员工的孩子缴学费。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她时刻牢记着上学时堂姐说的那句话:“要爱人如己。”

在曾昭燏担任院长期间,她立下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从事文物工作的人员,不准私人收藏古董。

为此,她以身作则,把自己收藏的御制茶具捐献给了国家。

曾有苏联人很含蓄地问曾昭燏:您为何这么大年龄还不结婚成家?

曾昭燏回答: 我早就嫁给博物院了!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1957年,曾昭燏在工作中

然而,曾昭燏没有想到的是,最后压垮她的,是她无法改变的家庭出身。

上世纪50年代,曾国藩被定性为“汉奸刽子手”。曾昭燏怎么想也想不通,她对好友贺昌群教授说:

说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我们认了,但是说曾家是汉奸,这无论如何无法令人接受——曾家自曾国藩以下数百口人,在民族大义面前,没有过丝毫犹豫。

再后来,对她影响最大的二哥曾昭抡受到迫害,这让曾昭燏十分痛苦,她患上严重的抑郁症。

1964年12月22日,寒风萧瑟,南京东郊灵谷寺。曾昭燏脱下大衣,交给伫立一旁的司机,只说了一句:我去塔上散散心。

大约十几分钟后,一个身影从这座66米高的石塔上一跃而下……收殓遗体时,人们在那件大衣里,找到她最后写的那几个字:

我的死,与司机无关。

平心而论,当时的新中国政府对曾昭燏还是礼遇有加的,就在她自杀前两周,她还收到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书。

然而,对于曾昭燏而言,对于一生要强,追求完美的曾昭燏而言,旧式大家庭的出身始终成为她在新时代的“纸枷锁”!

依照她最后的遗愿,她被埋葬在南京南郊牛首山脚下!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曾昭燏先生之墓

2012年,曾昭燏百岁诞辰。

曾昭燏曾经的同事高仁俊特意从台湾赶到南京祭拜。

在墓前,80多岁的高仁俊泪流满面,长跪不起。

有记者问起高仁俊,面对当年曾昭燏的挽留,他为什么不留下来。

老人将酒杯贴在唇上,说:“谁知道这一走就再也回不去了呢?”而后,80多岁的老人一仰脖,把烈酒全部倾入。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曾昭燏,这个名字本应与林徽因、杨绛等先生一样为我们熟知、铭记!

她曾为中华民族奋不顾身,她曾为守护国宝挺身而出,她更为中国的考古和博物馆事业,终身未嫁、奉献一生!

今天,曾昭燏70年前主持完工的南京博物院“仿辽代大殿”依然雄伟,今日的神州大地,更是繁荣昌盛、国宝闪耀!

曾先生,我们想大声地告诉您:您奋斗一生的事业,已是硕果累累,今天的中国,也正如您所愿!

人物丨感谢“曾小姐”,她终身未婚,拼死将镇国之宝留在大陆

请让我们一起,真挚地,向这位共和国的伟大女性,曾昭燏先生,说声: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