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YT创想家 | 对话SK Lam:你一秒能想到的公共艺术或许都和他有关

YT CREATIVE MEDIA - 徐宁对话香港创意达人SK LAM

2018年8月,香港,云图映画创始人徐宁与香港创意达人SK LAM相约,探访这位被称作“香港第一创意达人”的AllRightsReserved创始人。

让杂志起死回生的“变形金刚”

1996年大学毕业,热爱摄影与图像的SK进入了一家名为《IdN》的杂志工作。IdN的全称为International Design Network(国际设计网络),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本设计类的杂志。那正是杂志方兴未艾的年代,SK说即使自己那时什么都不会,但是什么都可以学。因为热爱,他在这份工作中获得了许多的快乐与成就感。他可以见到不同的人,和他们一起工作、学习,收获快速的成长。

部分SK Lam参与设计的《IdN》杂志封面,图片来源:网络

但SK也发现,杂志并不景气,甚至有走入破产的可能。这家15个员工的小杂志社甚至险些不能发出工资。除了专注工作,他们也尝试变革和突破。当同事告诉他要印名片,但他却不知道他的title(职称),他找到那时的老板,老板说,你说什么就是什么。SK既想做艺术总监,又想做编辑、还想做设计,于是他找到同事说,title是总经理(General Maganer)。他和各个板块的同事一起工作,在杂志存亡之际,他们除了工作也并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然而做出好的品质的杂志帮助他们开始赢利,这让他们感到自信。于是SK在杂志版权页上除了自己的总经理职务外,还将艺术总监一职的后面写为Optimus Prime(擎天柱,变形金刚人物),因为他觉得《IdN》一直在变形、变革,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SK在任时《IdN》的版权信息

整个香港最“混乱”的人

2003年,在《IdN》工作7年后,SK意识到要做些“不同的”事情了。那个时候一切都在变化,互联网、国际化,是时候要继续开拓更多的事业以面对这种变化。他说他是一个忠诚的人,对他所爱的事业忠诚,但他的想法和当时的老板并不相同,本着忠于理想的理念,SK离开了《IdN》,创立了自己的公司AllRightsReserved(以下简称ARR)。但一开始并不顺利,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意识到,很多事情并不能为自己所掌控,别人告诉你应该去做什么,明年应该去做什么,但世事变迁,他所能做的就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一开始他沿着对于内容的敏感,继续出版行业,为了避免和《IdN》的冲突,他避开杂志,选择图书。同时,他也涉猎创意、摄影、艺术项目、造型。但无论是哪个行业,都是他所热爱的,他也会和团队认真学习、研究,一直到现在。所以SK说自己担不起“香港最有创意的人”这个头衔,但他一定是“香港最混乱的人”,因为他涉足的领域太多了。

一次失败,给了他思考艺术价值的机会

2007年,SK接到了一个项目,是为运动品牌李宁做一系列跨界项目。那时的中国,正在热火朝天的迎接2008年奥运会。那时候,全民健身、自发运动、商业体育的概念正走入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那几年,国内的潮流文化、街头文化也逐渐蓬勃,而与之相关度最高的体育品牌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的。作为体育品牌与商业体育的重要赞助商,李宁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热潮。

SK受到委托,希望能将艺术、街头等等元素加入,为李宁做一个特别的项目。2007年11月11日,北京798艺术区时态空间内,李宁举办了一场名为“SAY NO TO LIMITS”的主题艺术展览。参展艺术家来自美国、法国、英国、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这其中就包括KAWS。

2007年李宁在798召开的跨界展览发布会,邀请了多位艺术家现场支持,包括KAWS(左2),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这个项目,当时的新闻稿写道:

“这些艺术家们联合“李宁”本次运动的理念――“SAY NO TO LIMITS”精神,即“李宁”品牌所转达的至高理念―― 所有皆有可能。当艺术理念赶上体育精力,那些按部就班的观点也开端被推翻。

在由艺术家点缀出的梦幻世界内,“李宁”还宣布了新一季的限量版活动服。7位身着被艺术化的限量版“李宁”服装的模特,用一场异于传统的T台秀,向人们展示了全新的李宁形象。这些充斥中国特色刺绣元素(例如双面绣)的运动服,标榜了“无价”的概念。据悉,本次所展现的限量版运动服每款仅有100件,它们将在参展之后作为“李宁”特殊系列被出卖。”

KAWS与李宁合作款服装(左)、KAWS为李宁呈现的“Say No To Limits”特别设计(右),图片来源:网络

这次合作至今看来都是一次优质的合作,李宁作为中国领先的运动品牌,在2007年的时候就将目光投向了潮流、创意和艺术,然而这11年的事实又告诉我们,这条路并没有走通,回忆起来SK仍然觉得遗憾。他说主要的原因是他和李宁的团队开会,发现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国际艺术家合作,自然无法将这件事以完美的方式呈现并且继续。

尝试了这次失败,SK了解到再好的艺术作品,都要有优秀的客户配合,才能令合作取得成功。

和KAWS结缘,你看到的大雕塑都是因为他

虽然李宁的项目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和成功,SK内心觉得自己对不起这些邀请来的艺术家,然而却在冥冥之中为SK今后的事业做下一些铺垫。大概过了1年半的时间,KAWS的作品,以及为人的友善和腼腆让他总是念念不忘,他鼓起勇气给KAWS写了一封邮件,问他:“Hey KAWS,我要做些大雕塑,你有兴趣一起吗?”。然后KAWS很快回复他:“好的。”

所以至今,SK可以骄傲的说,在那之前KAWS没有做过大型雕塑,而启发KAWS的人就是自己。

KAWS授权的Companion形象,图片来源:ARR官网

第一个项目,在尖沙咀落户一个5米高的Companion系列,因为那时电脑技术并不发达,不能够通过电脑完成雕塑的设计,所以一切都是手工的。KAWS之前只是授权了一个Companion的形象,然而当SK认为他需要亲自来工厂看看的时候,KAWS欣然同意。这让SK和KAWS达成了一种默契,关于品质把控的默契,也是SK认为KAWS多年来可以成功的原因,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哪些是“艺术作品”、哪些是“玩具”或“T恤”。

Companion在工厂,图片来源:ARR官网

Companion作为《KAWS:PassingThrough·跨展览》的一部分在海港城展出,图片来源:ARR官网

影响地产的新方式,没有个像样的雕塑都不敢开门

SK用了多年在香港举办艺术与商业跨界的展览,这种模式的顶峰可以说是在2013年实现了。

2013年第一届香港巴塞尔艺博会期间,一只巨型的黄色充气玩具小鸭出现在维多利亚港上,这是ARR邀请荷兰艺术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参展的作品。这个被人惯称为“大黄鸭”的作品是ARR为海港城所带来的公共艺术项目,在此之前,ARR已经为海港城策划过草间弥生(2007年)、KAWS(2010年)、岳敏君(2012年)的公共艺术项目。

大黄鸭在维多利亚湾,图片来源:ARR官网

“大黄鸭”像是得到了“网红体质”的加持,既因为它本身具有深入人心的可爱形象,又因为货柜中小鸭子军团漂流的故事广为人知,还因为在展出期间,香港3年来首次的“黑雨”警告在凌晨连挂5小时,刚刚充好气的“大黄鸭”变成了“大黄饼”,再加上社交网络的加持,瞬间走红全世界,也让大黄鸭成为了最深入人心的当代公共艺术作品。

安装中的大黄鸭,图片来源;ARR官网

在此之后,各地纷纷效仿,各种山寨大型充气玩具形象开始频繁的出现,然而却只是获得了“哗众取宠”的效应,因为他们没有清楚的认识到SK认识到的问题:公共空间不是画廊,不能只是摆一件作品在那儿,而是要当做一个艺术项目来操作。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大黄鸭的盛况,图片来源:ARR官网

这样的概念让ARR在操作每一个艺术项目的时候都要认真的分析商场中最适合的位置、与公众发生互动的方式,这样的操作模式让很多商业中心不能接受,因为可能并不能有效的引流,但SK与ARR始终坚持用连接公众的方式去操作艺术项目。

游客争相亲眼目睹大黄鸭的可爱形象,图片来源:ARR官网

在近年来最引人瞩目的成都IFS熊猫项目中,SK也遇到了阻力。成都IFS认为熊猫对于成都来说太普通了,但他认为这次Lawrence的熊猫不只是一个形象,更是一个身份,这只被称作“I Am Here”的熊猫通过自身的形象、攀爬的样子以及和屋顶花园的结合方式一跃成为成都最著名的熊猫形象,一时间无数人在楼上楼下纷纷打卡,那之后去成都游玩的人可以没去过大熊猫保护基地看熊猫,但一定要去看IFS这只熊猫。

“I AM HERE!”在成都IFS开业式,图片来源:ARR官网

成功的方式?I don't know

除了大黄鸭、IFS的熊猫,SK与ARR还成功执行过多个为人津津乐道的项目。比如2014年1600熊猫来香港、2016年泰国曼谷核心区Central Embassy的巨型KAWS雕塑、2017年深圳万象城霍夫曼的“喷水象”、2018年的“Moncler:DESTINATION HONG KONG”等等,每一个项目都成为刷爆互联网经典项目。然而问及原因,SK只说他自己也不知道成功的方法,他觉得自己有一个很棒的团队一起,可以一起学习和探索。

配合“I AM HERE!”落户,还同期举办了大熊猫艺术及慈善公益项目,图片来源:ARR官网

立足香港,SK认为香港是一个连接之地,这里的便捷、政策使得许多他在尝试的事情更容易实现。近期他非常满意的一个项目是在为Google Pay进行品牌活动时,他将这个项目落地到“北河同行”这个公益组织中。这个公益组织由陈灼明先生(明哥)带领,以促进香港社区发展及救助贫困,促进社会各阶层人士培养良好品德和公民责任,鼓励他们接触社区服务工作,惠及更多基层和有需要人士为己任,ARR曾为“北河同行”设计了形象。当Google Pay找到SK后,他认为将这种场景与实实在在社区中的人结合最有价值,于是在北河同行‧兰桂芳慈善义卖限定店中,使用Android Pay付款,将多捐赠4港币给“北河同行”,使得整个项目在保持公益属性的同时,实现了更大的价值。

ARR为北河同行设计的相关物料,图片来源:ARR官网

“北河同行·兰桂坊慈善义卖限定店”举办期间,让香港的街市文化和市民产生更实际的关系,图片来源:ARR官网

“与人关联”、“探索”、“团队”是SK在采访中常常提到的词,也是“当代艺术”,特别是“当代公共艺术”应有的属性,在这样的想法的指引下,相信我们在未来能够看到更多有趣、有价值的公共艺术作品出现在身边。

(采访/徐宁 文/Marc 导演/AZ 摄影/张驰 采访原文为英文,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有所调整)

- E N D -

大艺术家 GREAT ARTIST| 张晓刚 | 喻红 | 王广义 | 杨福东 | 隋建国 | 叶洲 | 丁乙 | 向京 | 陈文令 | 刘建华 | 叶永青 | 赵刚 | 保罗·麦卡锡 | 理查德·迪肯 | 荒木经惟 | 宫岛达男 | 隈研吾 | 蜷川实花 | 村松亮太郎 | 徐震 | 朱金石 | Wolfgang Tillmans | 徐龙森 | 赵半狄 | 波尔坦斯基

ART Power| 乔志兵 | 王津元 | 王薇 | 薛梅 | 唐昕 | 曹丹 | 魏蔚 | 吴清友 | 程昕东 | 徐宁

艺术先锋| 陈冠希 | KAWS | 谢南星 | 何翔宇 | 仝天庆 | 曹雨 | 蒲英玮 | 林科 | 致颖 | 谭天 | 梁远苇 | 张楚 | 钟汉良 | 阿马利娅·乌尔曼 | 马伯骞

创想家| 陈少琪 | 肖恩·沃尔特 | 陈瑞华 | 范勇 | 张延 | 黎蓉 | 陈碧舸 | Larry’s List | 巴比肯艺术中心·Nicholas Kenyon

大师与杰作  MASTER| 爱德华·蒙克 | 德加 | 善恶难辨的蛇 | 我们的爱 | 金酒 | 维纳斯 | 与骷髅共舞的少女 | 色情宙斯 | 庞贝古城壁画的性爱教学 | 莫娣·刘易斯

全球艺术现场| 香港巴塞尔艺博会 | ART021 |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 明天雕塑奖 | 东八时区双城记

艺术沙龙| 田霏宇×刘小东 | 张晓刚×曾焱 | 汪建伟×朱文 | 蔡国强×让·努维尔 | 耿乐×高鹏 | 米原康正×陆扬

点击阅读原文探索更多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