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相约北京”艺术节将于4月27日至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艺术节共邀请了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表演艺术团体、近800位中外艺术家,将举办130场演出、3个艺术展览和多项公益艺术教育活动。

受第十八届“相约北京”艺术节之邀,香港绿叶剧团家庭面具剧《爸爸》和匈牙利木偶戏《吹牛大王》将于4月30日至5月1日登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香港绿叶剧团面具剧《爸爸》首次进京

家庭面具剧《爸爸》以西班牙漫画家帕科·罗卡的作品《欢乐皱纹》为灵感,以面具默剧为表演形式,讲述了一个平凡的故事,一辈子生活在唐楼里的父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症,被子女送进了养老院。养老院里,一群老人生活在一起,消磨时光,等待死亡。

《爸爸》剧照

《爸爸》除了融入面具的表演形式外,整部戏没有任何台词,演员全程以肢体的形式表演。因此,《爸爸》从生活中攫取了许多琐碎的片段,并以肢体的方式重组、演绎,重组后的表演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

《爸爸》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绿叶剧团的创作演员来自不同背景,由剧团提供系统及持续的训练,演员遂发展成具备身体表演力和创作力的团队。

匈牙利木偶戏《吹牛大王》0430“相约北京”

《吹牛大王》又名《哈利·亚诺什》,此剧的脚本由鲍利尼和哈夏尼根据格莱·亚诺什的故事诗《老兵》撰写而成。1926年,20世纪匈牙利现代音乐家佐尔坦·柯达伊将《吹牛大王》创作成歌剧,并于同年10月16日在布达佩斯国家歌剧院首演。

《吹牛大王》剧照

1972年4月17日,匈牙利布达佩斯木偶剧团将《吹牛大王》改编成木偶戏进行首次公演,并在随后的33年间在全世界11个不同的国家进行了14场巡回演出,均广受好评。

《吹牛大王》剧照

这部剧中的主要角色哈利·亚诺什是一名历经多年而不朽的英雄,对他而言,一切皆有可能。故事发生在纳吉阿伯尼小村庄的一家小酒馆里,一群本地人听着哈里·亚诺什吹牛编造着他的关于奥、匈龙骑兵的冒险故事。

这部戏剧虽然充满匈牙利民谣和愉快的歌曲,但背后却蕴藏着在别国统治下喘息的匈牙利人悲哀与自嘲的味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