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地区的垃圾处理场,大量的拾荒工已经成了这里的一道风景。身披塑料布、头戴塑料袋、脚穿雨鞋的拾荒工背着箩筐下车,拎着三齿耙守在垃圾坑旁边找出值钱物件。

随手捡来的橘子,没有堕落的直接放进嘴里。

正在捡垃圾的一名男子,两年前在大城市一所中专当teacher,但也没能攒到钱,和丈夫一起来到垃圾场“投靠”父母,两人现在在拾荒工这个群落里也称得上资历不浅的人了。

女儿欢欢今年2岁,每天都是随着身体不好的爷爷在窝棚里等待父母回家。

废物长时间发酵容易产生沼气,气味很难忍受。拾荒者身后的土包原来是块平地,日子长了废物多了已经被环卫部门一层层掩埋垒成了小山

拾荒工中女性不下少数,他们大多陪着丈夫来到此地,跟男子干一样的活。垃圾堆里经常拾到电子垃圾,报废手机相对比较值钱,价格高的可以卖到上百元。

早上五六点钟,垃圾车驶入处理场,随着“哗啦哗啦”的声音,散发着恶臭的生活垃圾倾倒而出。拾荒工们围成半圆形,待垃圾倒完蜂拥而至,抡起三齿耙开始刨拣,直到一车垃圾被刨平才舍得歇口气。

平时住在垃圾场,用垃圾坑捡来的木头和塑料布、纸板自建的窝棚连在一起犹如农村一般。这里的孩子大多数都学会了自己游玩。

忙碌了一天大家晚上时常聚在一起聊聊天,每人每月靠着分捡垃圾能挣1万多元,聊地利说,他们中有老乡靠捡拾垃圾已经成了百万富翁,主要还是要刨拣出一些值钱的物件。

拾荒工栖身的“窝棚”,用捡来的纸板、木头搭起来的,塑料布盖了一层又一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