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安利这部影片堪称台湾首部记录街舞文化的纪录片,也为街舞运动提供了正面形象。金马奖史上最年轻的导演苏哲贤深入街头舞者的心,拍出了两个世代对同一梦想的热情。

它就是《街舞狂潮》,是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获奖影片。金马奖的获奖让这部片子知名度更高。豆瓣评分8.2.

影片分两条主线,记录了32岁的台湾街舞斗士阿伦和国中生街舞团队“八个小孩”的故事。两条线交叉前进,推进叙述。

而今天想说的是阿伦的故事。阿伦跳了17年的街舞,在台湾街舞还没完全兴起的时候,他已经到了国外取经学习,回来台湾,一直继续教街舞。

凭着对街舞狂热的热爱,一直跳一直跳。

2007年,阿伦第一次参加法国巴黎的街舞世界大赛。结果失败了。在三十多岁的年龄关口,面对法国比赛的失利,面临人生转型的关口,他也开始思考“这样做到底对不对”的问题。

看着法国世界大赛里的街舞界的“成功人士”,阿伦开始思考:“我也想和这些舞者一样,能够成功,但是这些舞者成功了吗,他们老了之后又都在做些什么呢?有时候,街舞让我疑惑,这样是不是对的?”到四十岁还可以跳吗?不跳之后又可以做什么。

阿伦内心产生疑惑。

可以我行我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不管别人的看法,但是却不可以忽视内心深处那渐渐怀疑的东西。

阿伦把街舞当作了他生命的全部,但是年纪大了,是不是还可以继续跳下去?还可以跳多久?这样的坚持有没有意义?

在片中,阿伦在陷入了自我怀疑及面对现实种种困境的时候,一度想放弃街舞。

他找到一份卖房子的工作。但是被告知一定要剪掉他那头撒亚人头发,才可以上班。

导演这时很识趣地剪辑了一段快速运行的、在街上拍的各色中青年男路人,顶着平头,或西装革履或大腹便便的影像,这种影像的对比会让你觉得很搞笑。

因为你很难想象在长达一小时的观影中,那个片中顶着一头金黄色撒亚人头发,帅帅地跳着街舞动作的阿伦,有一天会变得大腹便便西装革履的男路人形象。

终于在阿伦放弃街舞之前,他接到了到上海交流授课的邀约。而在上海开班教学,该机构宣传单上对阿伦的介绍是“台湾舞林最老的街舞斗士”。

这句宣传语你很难讲是恭维还是讽刺。你很难说阿伦他究竟想没想明白那个“这样做到底是不是对的”这个问题,我想,他只是追随自己的心,只要这条路还可以走,那就走走试试看,“34岁了,还是尬吧!尬到我赢为止。”

阿伦的那个问题让我们想起了《头脑风暴》一期关于自由职业者的讨论。

成功到底怎么衡量?是社会主流价值观下的有钱有权,还是其实可以不止一种的?那期节目里一个自由职业者嘉宾说:“我们从事这份职业肯定是因为我们热爱自己做的这份行业,无论做得成功与否,所以这个成功定义也是由我们内心来平衡。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只有我们自己可以定义我们是否成功。”一直以来衡量一个人成不成功都是由社会主流价值观来定义的。

可是又有谁可以告诉我们,定义永远不只有一个,标准不只有一条。

阿伦选择了继续走下去,至少暂时是。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可以到达哪里。可是也从来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哪条路一定可以去到哪里。区别只是有些路多人走一点,路向清晰一些,有些路少人走一点,模糊一些而已。

阿伦后来第二次参加法国巴黎世界大赛,这次,他赢了。

一直很羡慕那种我行我素的人。他们会纯粹很多。在大多数人被世俗同化得思维一致的时候,他们的坚持显得那么的不合时宜。你可以说这种人“不识趣”“不会想”“很傻”。但是每个人实现自我的方式都不一样。在这样一条坚持自我的道路上,就是他们实现自我的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