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文学史上,王维的地位是很高的。他和孟浩然开创的山水田园诗派,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所描写的祖国美丽山河,和李白等人笔下的景色迥然不同。李白的是壮丽,而王维的是秀美。

我们都知道,王维最早也是渴望能够报效国家的,也曾经豪情满怀。但是经历了仕途的挫折和对朝廷的失望,王维决意归隐山林。而他在诗歌当中所描写的主题内容,也就开始转向了山林。他在山林当中修佛,这一行为也影响了他的诗作风格。

在王维40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五律古诗,这首诗也就是他归隐山林的一个标记。且看: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酬张少府》,是王维和张九龄的一首酬和之作。张九龄曾经担任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位高权重还是诗坛领袖,和王维有着很好的私交。在之前,王维有着强烈的报国心,也曾经得到了张九龄的重用。

但是现在,张九龄在朝堂当中受到排挤被贬,远离朝堂。王维对张九龄的遭遇感到非常失望,而当时的大唐帝国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前夜。所以王维也决定归隐山林,在诗歌佛法和大自然当中寻求诗意人生。这首古诗就写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作者当时才40岁,却声称自己是晚年,由此也表达出了作者本人的一种选择。他说自己“万事不关心”,实际上表达出了自己对于朝堂的失望,也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旷达、达观之感。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这两句其实是反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意思的。他虽然说自己“无长策”、“空知”,只能选择“返旧林”,其实表达出了作者自己面对现实无能为力,只能寻求他途的一种无奈。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这两句是山林当中的景色描写,人写出了王维归隐山林后的惬意生活。山风吹来一阵凉爽,山月高照正适合在户外弹琴,有如此美丽的隐居之地,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你若要问我为何会有这样的选择,如何才能实现人生的变通,我可就要笑着歌唱着向河浦的深处去了。王维虽然享受的是隐居生活,但是他的内心依然没有真正挣脱世俗的枷锁,依然渴望能够在仕途当中有所成就。

王维的这首古诗,写出了他晚年生活的选择。虽然对于仕途还不甘心,但是面对冰冷的现实,半官半隐的生活那是最好的选择。从写了这首古诗以后,王维开始了20多年的隐居礼佛生活,也给我们的文学史带来了更多,更精美的作品。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