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民间以替产妇接生为业的人叫做稳婆。稳婆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最初应形成于东汉时期。唐宋时期,稳婆做为一种职业已非常盛行。因历史时期和南北地域及民族文化的不同,其有“隐婆”、“产婆”、“收生婆”、“接生婆”及“老娘婆”等多种称呼。

接生手法

1、顺产接生

孕妇临月时,富贵之家往往早办桶盆等器具,预备参药、红糖、生姜、草纸等。尤须慎择稳婆,寻访技高之人。孕妇临产时,稳婆令诸闲杂人等回避,不许大声喧哗,以免使产妇惊惶。稳婆用老妇两人帮助撑扶孕妇或凭物站立,倦即仰卧,将粗纸铺床,以枕安于腿中,直到浆水涌潮,腰腹齐痛时,稳婆知胎已离经,见婴孩头抵产门,方扶上净桶或就在床上,大呼用力即生下矣。若遇产妇横生、倒产、偏产、碍产等,均谓曰“难产”。稳婆如处理不好,便可要了母子的性命。老练的稳婆临危不乱、处变不惊,遇横生即知产妇用力甚急,当着其安然仰卧,以热水温手后,先推儿身顺直,使胎儿头对产门,并以中指探其肩,不使脐带羁绊。然后,以汤药催之,再令产妇努力,儿即可顺生。倒产,为儿居母腹,未顺生路,手脚先出,险象环生。稳婆从容令产妇仰睡,以轻手推入,候儿自顺。

2、难产接生

若良久不生,稳婆旋施巧手入产门,拨儿转顺产门,再配以催生汤药,可应声即出。几乎是赤手空拳的稳婆,仅凭着一双手需应对诸如伤产、冻产、盘肠产等险状。加之产妇交骨不开、产门不闭、胞衣不下、血崩不止等百般疑难。更有死胎、鬼胎、葡萄胎等,令神鬼莫侧。

3、断脐

孕妇生产之后,稳婆将婴儿的脐带剪断时,要预留一小段,用细麻线缠扎,再仔细折叠盘结起来,外敷软棉布包扎好,切不可沾水,以免引起“脐风”,待三、五日后,残存的脐带脱水干枯自然脱落,形成一个略为下凹的脐眼。稳婆在“交脐”时最肯下心,冬日恐剪刀太凉冷气内侵,往往以绵布相裹用齿咬断脐带,亦有用大麻油纸慢慢燃断。

古代生孩子为什么要用热水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来介绍:

“热水,热水,这时候热水不能停,吩咐伙房要不断的烧热水...”古代人生孩子时这句话熟悉吧?!我们知道古代人生孩子时条件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好,那为啥她们生孩子时要不断的用热水你想过吗?

1.消毒

古代消毒条件不好,接生婆要不断的替女人擦洗血水(孩子没出来,羊水会先破的),同时自己也不断洗手。古代水都是井水或是河水,细菌很多,产妇容易感染,热水经过高温消毒,降低感染几率。同时,脐带需要在孩子娩出后剪断,剪刀也需进行消毒。

2.为胎儿和产妇擦拭身体

产妇在分娩的时候是一个特别卖力气的活儿,接生婆会在旁边喊着“用力,用力...”产妇汗流浃背需要清洗,温水擦拭会让产妇觉得舒适,冷水擦洗会导致身体张开的毛孔受寒,将寒气直通体内。

婴儿刚出生的时候,身上满是胎脂和胎粪,用冷水很那清除,而且刚出生的胎儿免疫力以较弱,也不能用凉水冲洗。

3.有利于产妇宫口打开

热胀冷缩,热水产身体有利于产妇宫口打开,而冷水则会刺激子宫收缩,不利于分娩,甚至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4.让室温升高

古代可没有暖气或者空调,热气腾腾的环境有利于产妇分娩,所以,聪明的古代人就用热水来升温,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古代在家生孩子是女人的一个大坎儿,因为没有过产检,无法得知胎位,也无从知道胎儿是否健康,全凭接生婆一张嘴。有时,孩子是横胎,往往大人孩子都保不住。

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生孩子都是免不了疼痛的,有人说可以无痛分娩,但是你会忍心吃药不让自己受罪,而让胎儿冒着风险去分娩吗?除此之外,你认为古代人生孩子的热水还有什么作用呢?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