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照舒茶》是1971年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不知那时候读小学的人可否还能记起?1958年9月16日,毛主席视察舒茶时,用一句最通俗的话指明了舒茶人发展经济的方向:"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自此,舒茶人用汗水润绿了那片荒坡野岭。

60年时光,弹指一挥间。今年4月15日上午,"庐州群"自发组织一次"红色之旅",循着伟人的足迹,前往舒茶饱览绿水青山,呼吸茶园芬芳……到达目的地"九一六茶园"时,天气晴好,"红日照舒茶",远远地,山间便飘来悦耳动听的经典红色歌曲,顿时神情为之一振。

舒城县 "九一六茶园"位于六安茶谷东大门,是六安、合肥、安庆三市的结合部,海拔在250米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六安市500里茶谷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1968年舒茶人在毛主席指点的青岗岭上开辟的梯式茶园。从此,舒茶人以发展茶业为契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青岗岭本是个荒山秃岭,根据《红日照舒茶》的记录,是舒茶人"冒严寒,顶风雪,在山谷里安营扎寨,开山凿石,垒梯田,修水库",通过多少个日夜的奋战而修建的美丽茶园。那份劳动的艰辛,那种改天换地的斗志,为今人所钦佩。山不算高,一行10多人走到山顶却气喘吁吁;路不算长,下山时却感到双腿微沉。

午餐后,一行人背上茶篓,进入梯田茶园采茶。尽管大家都很努力,但两个小时下来,3升水壶大小的茶篓仍没有装满。有人慨叹,一杯茶喝起来轻松怡人,通过自己亲手采摘,才知道每一片茶叶都倾注了无尽的汗水。正如唐代诗人李绅《悯农》所表达:"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石塘村老茶园的吴先生说,基于舒茶的特殊历史地位和现实状况,他们要把这里建设成为红色教育基地、绿色环保园地和生产劳动课堂,向社会尤其要向学校开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不但是我们的财富源泉,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毛主席用农民的语言唤醒了沉睡的山河。60年过去了,这句话仍是发展经济的"环保镜鉴"。

张利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