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主流的历史学家观点,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就进入了近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族英雄,林则徐当之无愧。

他的光荣事迹,想必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他一方面主张严禁鸦片,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另一方面,他主张向西方学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938年,林则徐担任钦差大臣,受道光皇帝之命来到广州查禁鸦片。他先是派人到广州各家烟馆摸底了解实情,随后又会同广州当地的官员一起传讯十三行洋商,让他们限期交出鸦片,并保证今后绝不在中国贩卖。

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创办于康熙年间。乾隆废除其它对外通商口岸的上谕颁布后,十三行成为了清廷对外经济交流的唯一窗口。

十三行的洋商以为此次禁烟不过是走走过场,必定雷声大雨点小。他们拿出极少量的鸦片应付林则徐,企图蒙混过关。然而林则徐严厉的训斥他们,并且将他们贩卖给广州各地烟馆的账目扔了出去。林则徐态度坚决的表示: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最后,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们不得不屈服,交出了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

随着虎门硝烟的熊熊烈火,中国人民在这一刻总算是从沉睡中开始觉醒了。这一步虽然艰难,虽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林则徐的怒吼没有白费,好歹中华民族没有在烟雾缭绕中继续沉沦。

林则徐也不是做事不经考虑的莽汉,在禁烟的同时,他也做好了应战的准备。所以当鸦片战争爆发时,广州虽然是英军重点攻击对象,但由于林则徐早有准备,严密布防,英国殖民者没有办法进入。

但是,随着其它城市的不断沦陷,鸦片战争形势变得十分糟糕。在这场冷兵器与热兵器的不对等战争中,清王朝全面处于下风。为了找个替罪羊,林则徐首当其冲。道光皇帝翻脸不认人,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林则徐在新疆呆了四年时间后,开始被重新启用,担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他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去镇压农民起义,结果行至潮州普宁行馆时离世。

其实,1849年,林则徐已经告病回乡调养身体,第二年三月形势好转,在乡侯官。当他接到钦差大臣的任命后,便从福建老家出发,在普宁时肚子大痛,腹泻不止,临终之前,他曾连喊3声“星斗南”、“星斗南”、“星斗南”!

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要让林则徐连喊三声呢?这在当时令许多清朝人云里雾里,摸不清头脑。后人也经常牵强附会,拔高它的含义,往民族大义方面考虑。

根据林则徐的后人以及部分清人的笔记探究,“星斗南”指的是一个地方。林则徐是福建人,“新豆栏”在闽语中的发音就是“星斗南”。新豆栏就是广州十三行附近,是洋人走私、贩毒的聚居地。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的禁烟运动,严重的影响了鸦片贩子的利益。

虽然英国人以船坚炮利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但中国人已经觉醒,对于鸦片的危害认识得很清楚。这些贩卖鸦片的洋商对林则徐恨之入骨,林则徐也深深知道这一点。所以在他临终之时,他认为自己是死于十三行洋人下毒,故而临死前大呼这三个字,告诉后人他的死因。

当然,这也只是“星斗南”三个字的一种解释。林则徐的死因虽然没有得到定论,但他所做一切,无愧于民族英雄。在青史之中,他应该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清史稿》、《林则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