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棒棒这个名词,是无意中有一次在一个短视频网站上看到了何苦导演的最后的棒棒的一个片段,当时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于成长在温室下的我,从来没有想到社会下层人士为了生计的苦苦挣扎。那晚我找到了这个纪录片,一口气看完了整整13集。

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老黄的影片机,这个在当今已经被淘汰的产物成了他的至宝,几张光盘重复的看过了无数遍,却依旧津津乐道。或许这也正是表明了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下,他们已经无力跟上,棒棒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生计,脱离了它,他们就无法立足。剧中的老黄,病重在街头,却依旧坚持不去医院,原因就是医院太花钱,也对,最好的时候他们也才一天二三十块钱,又哪有多余的钱去看病?

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们为了生活的狼狈不堪,亦或是我们不敢想象。他们住得地方是拆了一半的房子,夏天蚊虫肆虐,到了冬天,寒风从缝隙中呼啸而过。这样的生活大部分人永远也无法体会到。

空余时间我来到了重庆,终于见到了真正的棒棒,他们穿梭于各大车站和贸易市场,如剧中一样,每个人肩上都扛着一个棒棒,蹲在某一个角落,等待这雇主的呼唤。为了五块钱,他们可以扛着上百斤的货物走上几公里的路。长年累月的工作,甚至让他们的肩膀变了形,落下了深深的病根。

我在重庆街头拍到的棒棒,他们各自沉思,当他们听到雇主的呼唤之后,眼神才有些许光亮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爱他们,时代淘汰了他们,我们不能。他们不偷不抢,全靠自己而活,是更应该值得我们去尊重的。

----大寒过后,一定立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