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枪】《绝地求生》S686霰弹枪的前世今生:请叫我“绝地平头哥”!

想确定上图中枪械型号很不容易,原因在于双筒猎枪真的长得都差不多,尽管有互联网和搜索工具,但是对于一个从事其他行业工作的人,以及时间和精力都被大量挤占的人,时间是最大的困难,不过我相信缘分这个东西,喜欢枪械的我有可能在没有结果的时候突然受到缘分的启示,突然发现了一丝细节特征来验证我的猜想。大家还记得上图我框出的那支枪的细节特征么?在铰链的后部的机匣上有个长形的半圆凸起,这个特征以及纵置枪管的布局,再加上机匣上BRERTTA的字母组合,表明了此枪可能是“伯莱塔”这个品牌的猎枪。

三支箭是伯莱塔公司的标志,难不成意大利人觉得三十个幸运数字,玛莎拉蒂的标志是个三叉戟。众所周知美军的M9手枪就是伯莱塔的经典作品,除此之外比如步枪、冲锋枪、卡宾枪等这个老厂都有作品出现。但是如果不是这次机会估计我也不会想起他家还有经典的霰弹猎枪,而且伯莱塔不仅是一家百年老店,更是以及将近500年代老店了,还远在火绳枪时代他就开始供应枪管等产品了。

伯莱塔的68X这一系列竖管的双筒猎枪的细节大致可以和那姑娘的猎枪差不多,对于这类猎枪我研究确实不够深入,大体上这类枪械枪管长度660-760mm长度,枪托部分大多300-400MM,所以全枪差不多也是要超过1米以上的,总体看来这类枪械和栓动猎枪长度差不多,但是双管猎枪大部分都选择发射12号霰弹这种广泛用在近距离狩猎和防爆领域的子弹,因而这类武器的射程远远赶不上一般子弹的枪械,但是正是由于霰弹枪射击密集弹丸的特点,所以命中率相当的高,以及可以连射两发的设置,使得这种猎枪依旧十分受到欢迎。

伯莱塔的这类68X双筒猎枪采用单扳机操纵射击,先发射上管中的枪弹,亦可先发射下管中的枪弹。为连发两弹,在第一次扣压扳机后,发射机构则依靠惯性自动地转换到另一根枪管击发,这也是单板机双管猎枪的特有结构,当然平行布置枪管的,双扳机设计的。外置击锤结构的双板机猎枪!

这类猎枪大多采用瞄准板和球形(个别也有柱状的)准星实施瞄准,这种结构在霰弹枪上应用的比较多,主要还是因为霰弹武器的密集弹丸可以实施粗略瞄准,这种结构瞄准比缺口照门要快捷方便,同时还能防止钩挂等负面问题,但是我觉得这种设计仅仅适用于这种武器,而且瞄准板上的花纹处理也比较耗费工时,远不如缺口照门容易加工。

枪管尾部的12号霰弹,威力相当可观,但这图还主要想说明枪尾的加工工艺,看似简单的枪管尾部其实并不简单,正是铰链这种结构的先天不足才对这种加工工艺和设计构型上要求更好,以及基础材料的耐用和可加工性要求都不算低。

接着就12号口径的霰弹来说说,这种武器不是按照子弹的口径来命名的,而是根据里面的弹丸来命名的,这个子弹实际膛径为18.4毫米,弹丸的初速大概340米/秒-500米/秒不等,最高速的为独头弹的特殊弹种一会单独的说,接着说12号霰弹也是常用的口径。图中是12号霰弹和20号霰弹最初口径产生的算法,一磅的铅平均熔成的铅球的口径决定的。

图中有多款枪弹,下部的倒数第二就是一枚独头弹,一枚威力巨大的枪弹,一枚12克的弹头的枪口动能可以达到3000焦耳以上,举个简单的对比我国警察常用的64手枪弹200焦耳的动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个对比,如果64多个小砸炮,那这枪算轰天炮也不为过了,不过由于是滑膛发射,又不像坦克炮那样的尾翼稳定设计,所以射程和准度基本上就是100-150米的样子,用来打大型动物还是不错的。

上部为铜制的弹壳,这种主要用于复装,小时候还没禁枪的时候舅舅就有一套工具,记得铜壳普遍比较长,感觉接近100MM的感觉了,但是装药仅仅装很小的一部分,我猜想这种子弹仅仅用在这类铰链结构的霰弹猎枪之上,因为泵动类或者杠杆式霰弹枪的管状弹仓尺寸一定多用于发射固定尺寸的70MM或76MM尺寸的霰弹,通常可装6发70MM霰弹的弹仓往往可以装5发76MM的霰弹。霰弹单壳除了常见的塑料还有铜壳、铝壳等材质,我国甚至还出现了涂漆钢壳的。

铰链的结构,简单的设计,可靠的体现。不过这一系列的枪支都是内置击锤的设置,不像一些猎枪采用比较复古的外置击锤的结构简单,不过外观更为简洁,这两种设计确实各有利弊!

这类铰链结构枪械的上拨杆直接作用在与枪管凸缘精确联接的闭锁凸轮上,用以实现猎枪的开锁与闭锁动作。闭锁凸轮具有一定磨损量,以保证猎枪在多年使用后,仍能保持良好的配合精度,其实这种设计理念在步枪的折叠枪托中也有体现。

金属切削机加工处理的霰弹双筒猎枪的机匣内部的精巧与简单的架构,再加以艺术的装饰,这个金属的机械艺术品简直是人类机械加工艺术的精粹。不得不佩服那个打仗不行,枪械加工还不错的国度“意大利”。

这种铰链的猎枪有的设计为击发后手动取出弹壳,比如图中的这种,也许我说的不对,但是毕竟与下图中的自动抛壳的感觉弹壳抽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自动抽壳的貌似两颗弹壳同时抽出,手动的需要逐发抽出。

只要撅开枪管,抛壳机构便自动地将空弹壳抛出枪外,很明显图中的就是一款自动抛壳设计的枪械。在射击完毕后掘开握把两枚塑料弹壳并飞而出。

根据查到的资料显示此枪的枪管为钼铬钢材质的,一种对基础冶金工业要求非常高的材质,但是此种材料的耐用性等等方面也都是非常好的,可见基础工业的重要性。

当今已经不再是原来那种手工拉枪管的时代了,基本都是数控机床的高精度加工了,精准的控制是高品质的重要保障。传统的手工工艺离不开当代先进技术的加持,只有平衡好技术的投入以及经验的传承才能方得始终。

图中是上泵动类霰弹枪与下铰链式双筒霰弹枪的对比,泵动类霰弹枪的机匣貌似是钢板冲压或者锻压而成的,再加工的便利性和成本上远强于双筒猎枪的金属切削,但是不论怎么算恰恰都反映出了人类的进步,机械工业的发展。

左侧双筒猎枪与右侧泵动式霰弹枪的的对比,从外观的艺术来看我觉得双管猎枪的平顺一气呵成完全可以胜出,可怜的火力持续性久没得谈了,所以还是泵动类霰弹枪更胜一筹。

霰弹类武器第一次参与到实战可能大家都觉得应该是一战时的嵌壕内美国大兵手持M1897霰弹枪的场景,就如图中堑壕内的遭遇战一样,图中很明显应该是美军偷营,德军仓促抵抗的场景,美军准备了手枪、M1918格斗刀、还有就是经典的1897式霰弹枪。其实霰弹枪很早就参与了实战而且至少还要提早几十年。

其实非定装霰弹出现之前在实践中我国的士兵是比较早期实践这类武器的,特别是抬枪这类大型火器更是较多使用,但是相比现代霰弹里的铅丸不同的是我国古代乃至近些年来更多人还是习惯使用制造成本更低的铁砂来作为霰弹的填充物,可惜这类武器没有在正确的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清朝的体制问题,士兵打仗没有保家卫国的思想。

如果非要说定装弹的霰弹类武器才算是霰弹枪的战斗,也可以比一战更早几十年,从军服来看仿佛是美国内战时期的军人,可见那时的霰弹枪就已出现在战场了,也许是士兵的自发行为,但是无论怎么说这款武器确实出现在了战场上,还是功能满足需求而产生的这种现象。

看这个图感觉应该是苏共领导人的野外打猎活动,其实我国的很多领导人也是有外国赠送的工艺猎枪,军博有展出,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在射击运动逐渐从狩猎转变为竞技,霰弹枪中的飞碟射击就是重要体现。

伯莱塔的这类枪械由于其比较高的品质在飞碟射击运动中应用非常广泛,估计还是优秀的设计,选材,加工以及质量控制体系的结合密不可分。

说起双管猎或者五连发什么的在80-90年代的中国好像是流氓团伙的重型火力,黑道中就有不少使用猎枪犯事的场景,而枪械管制松懈的国外这类武器大多是射击娱乐、狩猎的产品,可见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此枪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国外的这类武器往往被赋予了更多的艺术附加价值,图中就是劳斯莱斯定制的猎枪,绝对是艺术的工艺品附加了猎枪的功能。

现如今我国的步枪等射击运动的群众路线教育远远不够,而我国的运动员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往往也会选择进口的枪械等器材,逐渐的我国的知名品牌的猎枪等器械在失去了群众的市场以及精英的欣赏后只有消亡这条道路可走,也许说的悲观了,但是确实很多的设计器械厂家仅仅是记忆了而已,貌似加强猎枪、气枪,玩具枪这类枪械的管控是从90年代初期开始严苛起来的!

我觉得猎枪除了作为战争的武器外它更多的还应负担起必要的生存武器的功能,图中邦德的电影镜头,我倒觉得有一丝荒野求生的感觉也,男主仅仅找到一支双管儿猎枪,但是正是有了这个双管儿猎枪使得男主不在彷徨无助。我在游戏中就怕落地后找不到枪械防卫,有时哪怕仅有一支手枪或者五连发的霰弹枪心中都多了一丝安全感。

吃鸡中的伯莱塔686型双管霰弹枪,游戏中两发连着威力巨大,三级防护都不行,不过连发之后如果没打中对方也是比较危险的了,除非迅速换枪补射,否则就危险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