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莞商事制度改革:从探索先行到全国样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中国发展观察》发文点赞东莞商改

■大朗工商分局登记注册大厅,市民在办理注册登记业务 记者 郑志波 摄

40年前,改革开放的大潮起于广东,引领中国在现代化征程上阔步前进。如今,周身遍布改革基因的广东依然走在全国前列,像东莞市在我国商事制度改革中从先行试点到样本示范就是一个缩影,其经验探索得到国务院的通报表扬,并作为唯一一个地级市代表参与全国商改方案的起草。

7月30日,东莞市商事制度改革的创新实践入围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可以说,东莞的商改经验是对我国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贡献,其价值的放大就在于复制和推广。

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东莞挺身而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商事登记制度进行改革,要求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

但是,商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广,从国家层面直接推动难度比较大。因此,中央决定先从基层进行改革探索寻求突破,再逐步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整体制度设计。

改革探索的任务又历史性地落到改革前沿的广东身上。201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广东省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深圳、东莞、珠海、顺德成为最早推行商事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

东莞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在东莞市工商局的努力下,改革取得突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原国家工商总局等机构的认可。2013年,东莞参与了全国商事制度改革(当时称注册资本制度改革)方案的起草。此后,商事制度改革进入不断创新、不断丰富的历程。

东莞的商改探索,为全国地级市确立了改革的范例,也对全国的商事制度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为何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力?应该说,这是时代的选择。十八大以来,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选择了商事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

东莞市工商局局长陈锡稳说,商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企业登记提供便利,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让政府更快、更高效地提供服务。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在东莞市工商局副调研员张志云看来,近年来工商登记改革把市场主体登记的门槛放开,倒逼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再进一步推动社会监管方式的创新。实际上,这是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也是国家改革的一条主线。

当然,东莞的商事制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整个商改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试点阶段。2012年5月,商改开始在大朗镇试点,为全市推行探索经验。

第二阶段,2012年12月改革在全市全面推开,推行“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制等八项改革措施。

第三阶段,2014年3月全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推开后,加快推进步伐,前端改革与后端改革双管齐下,进行了企业集群注册、住所信息申报制、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改革以及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基层市场协管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创新探索。同时,形成了以“一平台、三工程”为核心的、具有东莞特色的市场监管体系。 1, 2, 3, 4, 5, 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