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御笔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尺寸:29.5×180cm。

康熙帝玄烨(1654—1722)堪称清帝抄经并产生长远影响的始作俑者。对于清代皇帝而言,书写《心经》远非是单纯的书法创作,而认为此为君主借以消除灾障,致福吉祥的媒介,似乎也过于狭隘。因为《心经》不仅是博大精深的佛教经典,也被称为代表了高度哲学意义的宇宙观,所以,历代皇帝们的抄经,也蕴含、寄寓了他们通过个人的证心养性,以通达智慧实现救拔群迷、利乐众生的祈愿。

康熙帝御笔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册故宫博物院书画部杨丹霞对于清代皇帝而言,书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下简称《心经》)远非是单纯的书法创作,而认为此为君主借以消除灾障,致福吉祥的媒介,似乎也过于狭隘。因为《心经》不仅是博大精深的佛教经典,也被称为代表了高度哲学意义的宇宙观,所以,历代皇帝们的抄经,也蕴含、寄寓了他们通过个人的证心养性,以通达智慧实现救拔群迷、利乐众生的祈愿。

有清一代,虽然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也有《心经》作品传世,但因其在世短、作品少,且其抄经并未呈现出典型的特色和规律,因而康熙帝玄烨(1654—1722)堪称清帝抄经并产生长远影响的始作俑者。

康熙帝的《心经》作品绝大多数是册页,另有少量如《秘殿珠林初编》著录有他的御笔心经卷10卷、心经塔轴15轴、心经成扇等形式。这些作品如今大多仍存于故宫博物院,只有少量流散出宫,近日获观康熙帝丁亥年九月御笔《心经》册即是一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