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在历朝历代都是犯法的行为,但是因为受利益的驱使,或者迫于生计总是有人铤而走险。一般盗墓的高峰期总是战乱时期,军阀胡战,无暇顾及盗墓贼。比如说东汉末年,唐朝末年,以及清朝末年都是盗墓的高发期。在民间有很多盗墓世家,这些家族专门负责盗墓。

无规矩不成方圆,盗墓贼渐渐地也分为了四个门派分别是摸金、卸岭、发丘、搬山。而盗墓贼也有很多规矩,比如说“鸡鸣灯灭不摸金”等等。按照现在的说法因为盗墓是见不得光的事情,天亮的时候容易被发现,所以天亮就不去盗墓,另外在盗墓的时候会点一根蜡烛,等到蜡烛灭了以后,墓中的氧气就会减少。所以也要赶紧离开。

除了上述的几条规则之外,盗墓界还有另外一条规定:“舅舅和外甥一起搭伙”,盗墓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到事情。最少也要有两三个人,但是盗墓贼一般都是舅舅和外甥在一起。即使不是舅舅和外甥也不能父亲和儿子一起干。这是为什么呢?

盗墓既然是高风险就意味着高回报。所以说盗墓成功的话就会分珍宝,但是不是亲戚的话很容易发生矛盾,甚至有黑吃黑的情况出现。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就要找自己的亲戚。既然要找自己的亲戚父子不是比外甥还要亲一些吗?

因为古代盗墓惩治是非常严厉的,如果抓到一定是要被砍头的,就算不是砍头也要在牢里度过余生。如果一家父子都被关进大牢,那么这家人不是没有生活收入了吗?另外盗墓很容易出事情,毕竟墓下有什么机关谁也说不清。因此去盗墓一般情况下都是舅舅和外甥在一块,一家出一个劳动力,降低风险,又不容易发生矛盾。

另外就有些迷信的事情了,因为舅舅和“救”谐音,甥和“生”谐音。古人为了讨个吉利。总是要舅舅和外甥一起。意味着“有舅能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