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国际大豆市场焦点逐渐转向美国春播天气形势和作物面积的定论,5月份的新作面积报告则是关键。现阶段,美国中西部及北部平原天气持续阴冷潮湿,雨雪天气造成早期作物播种的整体延迟,据悉播种进度已为2013年以来最慢。由于今年是首次美豆种植面积与玉米面积相当,因而市场对于本年度美豆播种面积及播种形势的关注预计只增不减。目前全球天气形势进展前景较为明朗,即今年5月份此轮拉尼娜趋于结束基本达成共识。周一美豆在早盘上行后回落,在上攻遭遇技术性抛售阻碍后出现一波获利了结,5月合约收跌12美分至1043美分,当晚虽然压榨报告超出市场预期,但在世界局势动荡背景下,美豆主力合约还是在触及到1060点位后回落,当晚表现持续疲软。

美国中西部产区大豆新作单产或将下降?

上周美国玉米带均温10摄氏度,勉强达到玉米播种要求,但低于常年同期,而美国中西部西部和西北部及北部平原,周末期间遭遇强风、暴雪天气(是大湖效应?还是俄罗斯的错?),则将进一步推迟春季早期玉米种植,对处于产犊季节的肉牛造成很大压力。目前中西部和北部地区的早期田间工作为五年来最迟,上一次可追溯到2013年。北部平原春播播种短期内也无法大规模开展,虽然此前种植意向显示农民春麦播种意愿较强,但播种一再推迟或使情况生变。中南部平原本周无明显降水,干旱料将继续发展,冬小麦生长环境仍不佳。下表为春季播种期偏湿的9个年份,最近一次为2013年。通常“播种期偏湿”是至4月底玉米播种不超过40%的情况。市场多数认为在玉米播种偏慢的年份单产将会下降。

美国中西部产区大豆新作单产或将下降?

在最近几年天气偏湿播种偏慢的年份中,玉米改种大豆数量并不多。1999年和1995年度,玉米改种大豆的面积较多。从播种面积来看,最近几年3月种植意向面积低于,并在6月面积报告中找回。预计截至下周一玉米播种进度很可能仅5%-8%,上周2%。去年同期玉米播种完成6%。

美国中西部产区大豆新作单产或将下降?

而根据我国气象学者早在2017年的学术研究就指出,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和南极半岛海冰效应导致2017-2018年厄尔尼诺爆发不可避免。近年来,南极半岛的海冰减少使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增加,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快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慢,部分本应北上的水流转而进入德雷克海峡,使秘鲁寒流变弱(东太平洋南美沿海的海温降低),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暖,减弱沃克环流,使堆积在太平洋西部的暖水东流,形成厄尔尼诺事件。反之,“拉尼娜”事件出现。而近期由中美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东南极威尔克斯地冰川在加速消融,而研究进一步发现整个南极冰盖仍然在继续加速消融,2015年物质消融量较2008年增加54%,直接贡献了全球海平面0.6mm的上升量。

从过去事件爆发的历史大背景看,2002/03年度的厄尔尼诺虽不及2015/16年的超强强度,但随后步入了长达三年的混乱阶段,天气大背景有些相似,但绝不会雷同。目前弱拉尼娜结束,但也不排除拉尼娜仍会三进宫态势,且强度会明显较前两次更强。我们推测一下,2004-2008年行情会不会重演呢?对应的会不会是2016-2020年呢?

作者:XXX;来源:中国汇易网;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