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而不燥,凉而不寒。

微风恣意吹拂脸颊,鸟儿叽喳鸣唱枝头。

鼻间是芬芳宜人,目中是千姿百态。

大好春光理应如此,吸引世人目光。

然而当来到医院的康复中心训练室时,目及患者情景。却突得想到,世事总是如此不尽如人意,有人欢喜,有人忧愁。完美总在期望之中,而遗憾却遍地都是。

病房里的作业

上午9:40分,来到康复中心训练室,这里已经忙碌起来。

患者在陪护下各自做恢复治疗

与大家平常所接触到的科室不一样,这里没有药物,没有输液。有的是一个个在做各种训练的患者。不考虑其他,这里反倒像一间健身房。

先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作业治疗概念:我们常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因为吃饭、穿衣、出行受到困扰。但一部分人会因为先天或者后天的意外或者疾病而不能完成这些对我们而言轻而易举的事情。作业治疗就是针对此种情况的康复疗法,是指导患者参与选择性、功能性活动的治疗方法,有效的作业治疗需要患者主动的参与选择性活动,以达到有目的地利用时间、精力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工作和娱乐。

作业疗法能最大限度的改善与提高自理、工作及休闲娱乐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家庭和社会。治疗师就围绕作业来为患者治疗恢复。

作业治疗室内,一位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做训练。

情系于Ta的喜怒哀乐

作业治疗的过程是枯燥无趣的,这考验的不仅仅是患者,更是治疗师。

跟我交流的是一位具有多年经验的吉医生,谈话间发现其特别健谈,问及原因,“治疗师的一切都与患者息息相关,因为作业治疗比较枯燥无趣,我需要在他们训练的时候与他们不停的交流,并不停的提醒督促他们。他们每天早上过来,下午离开,这样的时间持续下来有的长达几年。

在日复一日的治疗过程中,彼此交流理解,我们虽说是医患关系,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师长、朋友的陪伴。把每一个陌生人发展成自己的亲朋,长此以往,或许自己的交流能力也提升了。”吉医生在治疗的同时这样说道。

医生在为患者做关节活动

除了家人陪护,治疗师是与患者相处最久,也是最亲切的人。

小小的治疗室内,治疗师的情绪波动也是围绕患者而转。他们恢复良好,治疗师会发自内心的激动喜悦。在给一位大哥做关节活动时,问及情况,刚来到这里,左半肢完全瘫痪。通过三个月的康复,每天都有进步,恢复状态很好,相信这样下去很快就可以出院了。谈到这样的好情况,吉医生表现的特别激动,脸上洋溢着欣慰而又满足的笑容。

有欢喜也有忧愁,一位50岁的中年大叔在做抓取木块与握笔写字训练的时候,总是失败,动作很不到位。

患者在做恢复治疗训练

吉医生感慨说:“他的恢复效果并不是很好,一个患者往往羁绊一个家庭,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是需要有人一直陪护的,一个劳动力就等于绑在了患者身上。康复治疗又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说恢复情况如何,一个劳动力的缺失再加上治疗费用,对一个家庭是巨大的负担。

所以说一个患者康复成功就能解放一个家庭,释放一个劳动力,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如果多陪伴他们一会能使病情好转,我恨不得无时无刻不在他们身边。”

从吉医生的脸上,看到的不只是唏嘘感慨,更多的是能让患者重获新生的期望。

病房里的四月天

不幸的是,治疗师虽付出很多,有时却得不到患者的认可。

有些患者在康复治疗好转以后,自认为没有诊治没有吃药没有打针,一切的好转都是自己训练得来的,跟医师没有一点关系,甚至咒骂医院什么都不做却收取他们高额的费用。

问及治疗师感受,却得到“习惯了,没事了”这样的回答。听到这里,不禁为这些治疗师们感到心疼。

的确,在我国,康复专业不受人重视,与国外的技术设备也存在很大差距。尽管康复科的治疗师把喝水的时间都省下来去为患者做恢复训练,但他们的薪资待遇并不高。

治疗师们不无抱怨:“刚工作的时候,满腔激情,满满的都是使命感。但面对老弱病残特殊人群太久了,激情也会消退。有时假期出门一趟,甚至会感慨终于都是正常人了。也想过放弃,甚至想过以后不让孩子走上自己的老路。”

但当看到患者的时候,这些想法瞬间被抛到九霄云外。

嘴上虽然在抱怨,但是工作却毫不含糊。(治疗师利用休息时间学习专业知识)

抱怨过后,他们转瞬就又投入工作,更不会把任何情绪带到工作中。无他,只是想着:“少了我,那些患者可怎么办呢?”

不管面临多少艰难困苦,这些可爱的人儿都坚持了下来。或许病房里的他们无法静听流水潺潺,无法细赏莺歌燕舞,无法感受这大好春光。但康复科的治疗师们却成为了康复治疗室这狭小世界里最美的四月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不用遗憾花开有期,美景处处皆有,希望永远都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