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芹编制竹编工艺品。 通讯员 王长育 摄

“发展竹编产业,只靠我一个人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各位父老乡亲的帮助和参与。”

近日,赤水市大同镇“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内,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正在为民族村的乡亲们授课,分享她与竹编技艺的不解之缘,以及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主席殷切的话语,至今回荡在我耳边。我真心地希望,可以和父老乡亲们一起携手、一起努力、一起奋斗,我们一定可以把家乡建设得更好,一定会把幸福、和谐、美满的生活过得更好。”这位90后苗族姑娘、省级非遗传承人,充满力量与希望的话语,赢得在场所有村民的掌声。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前,首场“代表通道”上,这位来自贵州的全国人大代表,用她的切身经历,从容不迫地展示出属于贵州的自信。杨昌芹说,“两会上,多次提到‘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问题。这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广大农村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对广大农民的关心和关怀。”

目前,赤水市结合当地实际,正在大力打造产业特色村,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和规划。杨昌芹认为,随着赤水旅游的火热,旅游商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市场前景广阔。而民族村正好处于四洞沟、杨家岩、大同古镇几个知名景区的重要节点上,赤水竹编在当地传承了几百年,发展竹编产业,民族村有区位优势、更有产业优势,必定大有可为。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党员、一名非遗传承人,杨昌芹正积极参与到竹编产业的发展中。她计划在全市范围内义务开展培训授课,用她的成功经历鼓励更多的人加入进来,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通过赤水竹编实现发展致富。

杨昌芹说,她要进一步创新竹编工艺,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学习先进技艺,引进优秀人才,将传统竹编工艺与现代审美、旅游市场需求结合,加大产品开发,赋予竹编更旺盛的生命力。

杨昌芹为自己的竹编产品注册了“极竹堂”的商标。“这个商标时刻提醒着我要坚持不懈把自己的产品做到极致、做到最好,真正把产业做大做强。”杨昌芹说,她希望,把赤水漫山遍野的竹林,变成帮助群众增收,带动群众致富,通向全面小康的“绿色黄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