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王世祥

那一年春分时节,土地和河流都解冻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村里都要组织人去龙川河的上游开闸引水,浇灌水渠沿线的土地。

西北本缺水,川地虽然平坦,但是能直接浇灌的土地却是少之又少,老百姓吃饭还是要看老天脸色。

所以,家乡人都很重视开春后这次浇灌土地的机会。

把水从河流上游引到村子的土地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水渠沿线的村庄都要浇灌土地,引下来的水常常被半途截走,所以早年间因为浇灌土地,村子与村子之间发生矛盾甚至群体斗殴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我们村地势稍高,水引到村外之后,需要蓄积起来,等水位升高到一定程度之后,河水才能通过水渠进村,流入果园、菜地、麦田。

为了蓄积河水,乡亲们在村外筑了一条高高的水坝。河水蓄满之后,水坝后就形成了一个微型的“水库”。

这所谓的水库面积不大,也就大半个足球场的样子,水最深的地方大概有三四米。每年浇灌完土地后,村里人都会把“水库”里的水放掉。

等水库里的水放完之后,村里小孩就会在水库的浅水淤泥里摸鱼嬉戏,这也是喊山美好的童年回忆。

水库蓄水后,村里会安排人照看,防止调皮的小孩靠近玩水,也防水坝有意外。

多年来村里人年年蓄水浇地,这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那一年,“水库”里却出了怪事。

那一年正是蓄水浇地的时节,村里接连有好几户人家丢了家畜和家禽。

这几户人家丢的家畜家禽也就是几只母鸡和小孩子养着玩耍的兔子,不算什么大事。

但是村里小,养鸡的女人心眼又细,这事情绝对不可能就这么让它过去。

有些丢了母鸡的女人怀疑是村里好吃懒做的某某偷了鸡打牙祭了,忍不住站在巷子里指桑骂槐发泄怒火。

有些丢了鸡的人家本没有说出口,一听村里还有人丢了鸡,也就忍不住加入了声讨偷鸡贼的行列。

这不追究不知道,追究之下,人们发现村里起码有五六户人家丢了鸡或者兔子。

这些人都仔细观察了自家鸡圈或者兔子窝,没有野兽闯入袭击的痕迹。

一时之间,人们议论纷纷,家家自危。村里的几个闲汉成了人们重点怀疑的目标。

这些闲汉中也有人不是省油的灯,听到有人怀疑他们偷了鸡,这些人站在村口人多的地方赌咒发誓:偷了鸡自己天打雷劈不得好死,没偷鸡诬陷他们的人如何如何,在村里也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村里人怀疑归怀疑,谁也拿不出证据来,大家又都忙着轮流浇灌土地,没有闲时间纠缠在风言风语里,所以追查小偷的事情也就只能不了了之。

村里有个老人,人称刘二爷。二爷去年才去世。

二爷是个勤快人,农忙的时候忙农活,农闲的时候割草拾粪、养羊种地挣光阴,几十年没睡过一个懒觉。

那天天还没亮,二爷就赶着骡子驮了两筐粪肥去给地里上粪。

天色麻乎乎的,西北的三四月早晚还有点冷,二爷缩着脖子走在骡子后面,边走边抽着旱烟。

等他出了村子,快要走到水坝附近的时候,他突然看到有个白色的身影从村里的另一条巷道里疾速跑了出来。

二爷心里一惊:这天还没亮,什么人这么急匆匆从村里跑出来呢?

联想到这些日子村里老有人家丢鸡,二爷警惕心陡起。

他一把扯下了搭在马背上的铁锹,往路中间一堵,大声喝问说:出来的那人是谁?

那个身影本来差不多要飞奔到巷子口了,冷不防被二爷挡住了,它一时刹不住脚,直冲到二爷面前才立定了脚跟。

二爷定睛一看,只见自己眼前站了一个一米二三高胖娃娃,大眼阔嘴短耳朵,五官说不出的丑陋和不协调。

这胖娃娃穿着一件鳞光闪闪的白袍子,怀里紧紧抱着一只肥大的母鸡,一双大大的眼睛盯着二爷滴里咕噜乱转。

二爷心想:好哇,偷鸡的贼原来是这么一个半大孩子,村里人还在怀疑那些懒汉子呢!这娃娃天还没亮就敢出来偷鸡,胆子也太大了,一定要把他捉到他父母跟前,好好调教一下!

二爷心里虽然这样想着,但是眼前毕竟只是一个孩子,他还是放松了警惕。

他松开了紧握着铁锹把的手,对那孩子说:你这娃娃,胆子真大!偷了馍馍门背后吃,你是自己害自己,走,跟我老汉去你大你妈跟前去,你别怕,我不打你,也不告诉其他人。

二爷说完,就伸出手想去揪这娃娃的衣裳,谁知这娃娃突然蹦起,迅速绕过了二爷,抱着母鸡就朝水坝方向逃去。

二爷没想到这孩子这么灵活,猝不及防,赶紧伸手去捉。

他的手虽然在这娃娃的衣裳上揪了一下,但是那衣裳光滑无比,根本就拿不住。

二爷又急又气吗,边追边喊,驮着粪肥的骡子受到了惊吓,双耳竖立,扬起蹄子就朝村里跑去。

二爷怕骡子跑丢,站在原地一愣神的功夫,那抱着母鸡的胖娃娃已经飞奔到了水坝边。

二爷还没反应过来呢,那胖娃娃已经纵身一跃,“扑腾”一声跳进了水库里。

二爷大惊失色:这娃娃虽然偷了鸡,但是罪不至死呀,跳进这么深的水库里,水底下淤泥又深,这还有命吗?

他焦急之下,再也顾不上骡子,拿着铁锹就跑到了水库边,他想把铁锹伸进水里,把这娃娃搭救上来。

等他跑到水边一看,水面上只有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在荡漾,哪还有那胖娃娃的影子呢?

二爷这下慌了神,要知道人命关天啊,这胖娃娃虽说不是他推到水里的,但是人家家长要是追究起来,他肯定也脱不了干系!

二爷心里焦急,站在村口就放声大喊起来。

这时候天色已经放亮了,早起的村里人听到二爷的喊声,都跑到村口来,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爷结结巴巴把事情的经过给来的人讲了一遍,大家一听,都很吃惊。

人们围到水边仔细看,水面就像是一面镜子一样平静,哪有母鸡和娃娃的影子呢?

有人有点怀疑,问二爷说:二爷,您老人家是不是眼看花了,这娃娃会不会早从大路上逃走了呢?

二爷斩钉截铁地说:我老是老了,但是眼不花耳朵不聋,我看的清清楚楚,这娃娃抱着鸡跳到水里去了!老头子我大几十岁的人了,有什么必要嚼这个舌根呢?

二爷这么一说,人们就不再怀疑了。

有人拿来了长杆子和绳子,还有几个平时常在河滩里干活、水性比较好的人,也被村里人从被窝里叫了出来帮忙。

大家钻进水库倒腾了一个早上,太阳已经老高了,水库边围满了看热闹的人,除了从水库底下搅起来了一些鸡毛之外,一无所获。

所谓的水库其实也不大。

村里来帮忙的人几乎就像篦子梳头发一样,把整个水库都搅腾了一遍了,除了水底浮上来的鸡毛之外,再没有找到胖娃娃的蛛丝马迹。

于是又有人提议说:这娃娃是不是栽到淤泥里了?要是栽到淤泥里了,在水里怎么捞也肯定捞不上来了啊!要不,直接开闸放水找吧!

村里人心想:这放水事小,水放了还可以再蓄,要是真有小娃娃淹死在这深水里,栽倒在淤泥中,全村人都怕有麻烦呢!

于是,大家商议决定,先放水,把水放完后确定一下,这水底是不是真的淹死了人,总之死了也要见尸,大家好安心。

就这样,水坝的闸门被打开了。

村里人怕水流把孩子尸体冲走,在水闸外堵了一层大网。

有些小伙子贪玩,在大网下又重重叠叠套了三四层小网来网鱼。每年水坝放水的时候,他们都是这么做的。

水坝放水速度不快,也不敢快,一直放到午后四五点,娃娃的影子还是没见。

大网小网里各种各样的杂鱼倒是网了不少,不过都不大,最大的也就巴掌大小。

快到黄昏的时候,水库中水浅的地方已经露出了淤泥。

水越浅,大家心里越紧张,村里人都有一个相同的想法:但愿是二爷看走了眼,几只鸡被偷了这是小事,真有人被淹死在村里的水库里,那可不是小事!

正当大家紧盯着水面大话都不敢说一句的时候,水闸方向的大网中突然一阵剧烈的翻腾。

有反应快的小伙子赶紧跑到网前一看,目瞪口呆,嘴都闭不上了!

大家丢下手里的工具都跑过去一看,只见大网里赫然网着一条木桶大小,全身纯白的怪鱼!

这鱼大眼阔嘴,虽然被大网牢牢给网住了,但是它毫不服帖,不停地摆动身躯挣扎,弄得渔网剧烈抖动,溅起一阵阵水珠。

每年村里引龙川河水浇地的时候,总会有人捉到较大的鱼儿,但是最大的,也就巴掌大,现在网到了这么奇怪,这么大的鱼,这是邪乎事情呀!

大家嘴里都没说,但是心里都在嘀咕,难道二爷所说的那个娃娃,就是这条白鱼?

那这白鱼不再水里呆着,怎么还会变成娃娃上岸了呢?又怎么会偷鸡呢?

这时候,水库中的水已经见了底,还有些积水流不出去的地方,人们都会长杆子和网打捞试探了,确实藏不住小孩子的尸体。

大家心里惊奇,二爷更惊奇紧张,他颤抖的手拿着洋火点旱烟,费了三根洋火愣是没点着烟锅子。

这水是放了,也捞出东西了,大家心里却还是七上八下没有踏实。

不过大家还是庆幸:这水库里好歹没有发现孩子尸体,好歹没有出人命啊。

眼看天色不早了,村里人一商量,还能怎么办, 先把这怪鱼连网一起搬到村里去呗。

刘二爷家有个洗麻的石头坑,不大不小,里面也刚好装了水,人们就先把这怪鱼放到了石头坑里。

为了防止鱼跳出水面,人们把大网罩在了石头坑上面。这石头坑在刘二爷家堆杂物的屋子里,大家把鱼放好后,将屋子大门锁了起来,还在门上贴了封条,钥匙只有刘二爷有。

第二天,村里人撕了封条打开屋门一看,石头坑里的怪鱼已经不翼而飞,坑底只留下几块鸡肉一样的东西,上面还有零星的鸡毛,也不知道是不是那怪鱼吐出来的。

那罩在水坑上的大网纹丝未动,屋子也毫无异样。

西北农村很少吃鱼,何况捉住的这是一条怪鱼,谁又敢去吃呢?

而且,这屋子的封条、门锁和罩在水坑上的大网都是完好的,这鱼显然不是被人偷走的。

那么,这怪鱼到底到哪儿去了呢?

这次,村里人谁也没有像丢了鸡的人家一样胡乱猜测指桑骂槐。

刘二爷心里确实忐忑了好一阵子,不过后来他想开了:不管怪鱼是不是鱼精鱼妖,反正老汉我没做什么亏先人的事情,我也不怕你作祟,再说,你还偷了村里人的鸡呢,俗话说得好,邪不胜正啊!

此后啊,村里再也没有听到有人说丢了鸡。没几天,水坝后又蓄满了水,村里人接着浇地了。

不过人们还是奇怪:那年捞出大鱼之后,这小鱼也绝迹了。

往年浇地,小孩子拿着瓶瓶罐罐总会在水渠中捉到很多小鱼来养着玩,但是那一年捞出大鱼之后,人们连一条拇指细的小鱼都再没见到。

真是奇哉怪也!

往期文章

雷劈北山

四鬼抬轿

故事·奇闻·民俗·读书

叶木喊山工作室| 专注于民间好故事

苹果用户赞赏通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