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走进科学》:深度剖析车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上下班、外出选择自己开车的人也越来越多,同时交通堵塞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人们在车内的平均时间也越来越长。因此车内污染也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

央视《走进科学》:深度剖析车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从2012年9月开始,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陆续出现奔驰车主的集中投诉:普遍反映,花了将近40万元购买的北京奔驰C级轿车,车内却臭味难闻,有的持续两三年,有的甚至更长时间。下图是一份关于“车内污染对健康影响”的公共调查数据。

央视《走进科学》:深度剖析车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参加此次调查的人中97.8%,认为车内污染对人体健康是有影响的,其中59.9%的人认为肯定是有害的。

大家最为熟知的车内污染物就是甲醛,此外还有芳香类苯和多环芳烃类。我们通过实验验证这些车内污染物到底对人体会造成哪些危害!

甲醛

车内的甲醛污染就是很多驾乘人员感觉到的刺激性气味。我们一直都好奇甲醛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伤害到底有多大呢?

小白鼠分为两组,一组呼吸正常的空气,另一组会持续呼吸六个小时的混有一定比例的甲醛空气,实验人员对两组小白鼠进行为期两周的水迷宫逃生训练。两周后对两组小白鼠进行逃生测试,来验证两组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实验结果是:正常小白鼠组,用了十五秒就找到了逃逸平台,并且惬意的蹲在上面;染毒小白鼠组,经过一分钟也没有找到逃逸平台。说明正常小鼠比染毒小鼠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

央视《走进科学》:深度剖析车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央视《走进科学》:深度剖析车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染毒小鼠始终没有找到逃逸平台

同时,用这两组小鼠做了另一个实验,来证明:甲醛污染也会引发忧郁和自闭。把两组分别放到一个普通的盒子里,正常小鼠在盒子里的反应是跑来跑去;染毒小鼠只是溜边跑了几步,就蜷缩在角落里一动不动了。两组实验证明:甲醛对小鼠的影响确实很大。

他们再次对两组小鼠进行了针对呼吸系统的实验,进一步揭示甲醛的危害。当小白鼠长期呼吸混有高浓度甲醛的空气时,会使呼吸系统产生病变。通过下图可以看出,染毒小鼠的器官内部由炎症引发了水肿现象,从而导致呼吸道狭窄。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人身上,我们的身体也会受到同样的伤害。

央视《走进科学》:深度剖析车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正常小鼠和染毒小鼠肺部切片X光片对比图

通过这三个针对小白鼠的实验,说明了:甲醛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甚至是造血系统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车内如果有刺激性气味的话,一定要去进行相关的甲醛浓度测试,来验证车内环境是否存在甲醛超标问题。

芳香烃类

车内污染是由很多不同的物质组成的,即使车内没有刺激气味,也并不能说明不存在污染。根据相关调查:大部分新车不是存在刺激性气味(甲醛污染),而是温和的暗暗的香味。这就是另一种不可忽视的车内污染物——芳香烃。

央视《走进科学》:深度剖析车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车内皮革和塑胶制品

芳香烃,通常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具有苯环基本结构,历史上早期发现的这类化合物多有芳香味道,所以称这些烃类物质为芳香烃。有毒,属于致癌物质。芳香烃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47-80%)、胃肠及皮肤吸收的方式进入人体。制鞋、皮革加工业、箱包、家具制造中使用的黏胶剂,喷漆、油漆工作中使用的溶剂都含有苯或苯的同系物,这些东西也是引起车内芳香烃污染的主要来源。

央视《走进科学》:深度剖析车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车内装饰品

当人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芳香烃时,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现象。重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等,甚至会因为中枢系统麻痹而死亡。少量的也能使人产生睡意、头昏、心率加快、头痛、颤抖、意识混乱、神志不清等现象。吸入20000ppm的苯蒸气5-10分钟会有致命危险。

长期接触芳香烃会对血液系统造成极大伤害,包括损害骨髓;使红血球、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并使染色体畸变,从而导致白血病,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使疾病有机可乘。有研究报告指出,芳香烃在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12-15年。

在白血病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有烃及其有机制品接触历史。芳香烃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为致癌物。当长时间身处芳香烃和甲醛双重污染的环境中,发生病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将车内和室内污染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而我国对车内污染却没有达到足够关注和重视。说完了车内主要污染物之后,我们就会好奇,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哪里,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或消除这些污染物呐?《走近科学》周末调查关于“你认为车内污染可以避免吗”做了相关调查,结果如下图:

央视《走进科学》:深度剖析车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大部分人认为的是“只要汽车厂商使用的材料选得好,就可以避免污染”,这种观点真的正确吗?我们先来聊一聊车内污染物主要来源,中国装饰协会室内车内监测工作委员检测中心宋广生主任告诉我们:车内污染物大概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汽车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艺和材料所造成的污染,比如汽车喷的漆,底盘加的胶和阻尼材料。

央视《走进科学》:深度剖析车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如上图所示,网上流传:当车停在户外大太阳下,温度超过15.5℃时,苯上升至2000-4000毫升,超出允许量的40倍。《走近科学》做了相关的实验:一辆车龄为一年的车放进测试舱,首先在一个常规状态下检测,看看车内空气质量,作为对比;然后打开测试舱的八个八百瓦的灯泡,使测试舱温度持续保持50℃(相当于夏季室外暴晒的温度)。测试结果:常规状态下车内甲醛含量是0.08毫克/立方米,这个数值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暴晒一小时后,甲醛含量增加了一倍多,其他污染物含量同样疯狂增加,如下图所示。由此可以想想,如果汽车在夏季晴朗户外暴晒数个小时之后,车内的空气质量将会呈现怎样的状况。

央视《走进科学》:深度剖析车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就拿沥青阻尼材料来说,沥青阻尼片在汽车行业是公共使用的一种材料,出现污染问题一般是在暴晒的情况下。在太阳暴晒以后,钢板晒到很热(沥青的熔点不高),沥青就会融化,这个时候它就会挥发出更多的有害气体。这些挥发出来的有害物质,在车内封闭状态下,会大量的挥发到车内,甚至被吸附在车垫、座椅、顶棚等部位。当我们在暴晒后开车,即便在开车之前进行了短时间通风晾晒,大部分被吸附的污染物质会慢慢释放出来,再次形成污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