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食藻虫 吃出好水质

——记“渝北最美河流”之碧津湖

说起建设水库,大家可能觉得陌生,但说起碧津湖,整个渝北无人不知,她的名字甚至都火到了全国。

建设水库位于渝北区双龙湖街道滨港路社区(又名碧津湖),属于嘉陵江水系后河支流。地理坐标东经106°37′44″、北纬29°43′4″,是一座集防洪、城市景观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小(2)型水库工程。水库于1956年10月动工,1957年12月竣工。

如今的碧津湖,湖水十分清澈,阳光透过湖水洒在湖底,水草随波逐流,在水中来回摇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去年的这个时候,碧津湖可没有这么好的水质,看不到湖底,更没有水草。碧津湖为何有了如此变化?故事得从一只只小小的食藻虫说起。 

据介绍,湖水得到改善始于去年年底,我区对碧津湖进行整治,随后湖水便开始变得越来越清澈了,能见度达到两三米,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底生长的植物。

去年11月初,为彻底改善碧津湖水质,区环保局经过多方实地考察,在全市率先试点“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以下简称“食藻虫技术”),通过构建“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共生体系的生态自净系统,对碧津湖水体实施水生态修复。

使用“食藻虫技术”实施水生态修复,就是先用食藻虫吃掉湖水中的各种藻类和有机碎屑,迅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再种植水下植物,并投放鱼虾螺贝等水生动物,让水体形成健康、完整的清水生态系统。采用“食藻虫技术”后,集中治理期满60天,沉水植物逐渐生长,水体透明度达1米以上;集中治理期满90天,生态系统基本稳定,水体透明度达到1.5~2米;集中治理期满12个月,“水下森林”形成,3米以内清澈见底。形成水下生态系统以后,就不需再定期换水了,并且水质稳定不反弹,后期维护简单。

如今,投放食藻虫已经大半年了,沉水植物逐渐生长,碧津湖水体透明度已超过2米。每当微风吹来,清澈的碧津湖波光粼粼,水下摇曳的水草清晰可见,碧津公园也成为了更多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记者 陆世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