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康乾盛世,大家一定都知道这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由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清代君主创建。咱们电视剧看得多,知道康熙是“千古一帝”,知道乾隆是“十全老人”,还有着六下江南等等故事,更知道雍正皇帝有多不容易,先是帮着老爹擦屁股(康熙晚年的政治经济都埋藏着极大的危机),自己兢兢业业惨淡经营拼了老命,结果攒下这些个家底被自己的儿子乾小四给挥霍......

为啥乾隆要传位给天赋平平的嘉庆?实际上有着说不出的苦衷!

虽说弘历槽点多多,但综合来看整体实力水平在封建帝王中还算优秀(只是这位老哥只有七分的实力却喜欢吹十分的牛,所以才招人讨厌),然后在乾隆皇帝之后的嘉庆皇帝资质水平则显得相当平庸。这就很奇怪了,心比天高的乾隆会什么会选这个“平平无奇”的十五阿哥永琰呢?

答案是没办法了,在乾隆末年他的儿子们死的都差不多了......稍微能入眼的也就小猫两三只,所以也只能逼的乾隆矬子里拔将军了。

与雍正帝的子嗣艰难不同,乾隆在很努力的生孩子,孩子数量也不少,不过很不幸的是,或是自己的原因,或是乾隆的原因,这些孩子能够活成年的实在是太少了。

皇长子永璜

为啥乾隆要传位给天赋平平的嘉庆?实际上有着说不出的苦衷!

永璜是乾隆的侧福晋富察氏(富察皇后的同族)所生,这个孩子身体健康,不过在二十岁那年因为在富察皇后的葬礼上表现的不够悲伤,被乾隆一番劈头盖脸极尽羞辱的训斥。这一方面是乾隆痛惜爱妻之死迁怒于旁人,更是对太子空缺的深深忧虑。与康熙的皇长子胤褆类似,永璜虽为庶长子但一直对皇位觊觎万分。现在富察皇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已经死去,立嫡立长自己可不就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也许永璜对于太子之位的表现太过急切让乾隆很厌恶,干脆借着在嫡母葬礼上不孝的名头断绝了成为太子的可能性。

被父皇如此羞辱的永璜抑郁成疾,在两年后,才二十二岁的皇长子永璜死去。

皇次子永琏

为啥乾隆要传位给天赋平平的嘉庆?实际上有着说不出的苦衷!

这是富察皇后为乾隆生下的第一个儿子,也是皇帝的嫡子,乾隆对这个儿子可谓是发自内心的关爱。琏字意思为宗庙中盛黍稷的器皿,在乾隆看来永琏就是自己最为理想的继承人,早从乾隆初年(乾隆才二十六岁)就密定永琏为储君,对爱子的欣赏和看重可见一斑,但不幸的是两年后才九岁的永琏因为风寒死去,大受打击的乾隆连续五天没有上朝,并且感慨:“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也就是说从他老子到他自己都对永琏十分满意,爱子的死给乾隆极大的打击。

皇三子永璋

老三这个倒霉蛋和哥哥永璜因为在富察皇后的葬礼上表现的不够哀伤,所以被乾隆从头到脚的羞辱了一番,其中永璜心理承受力差点儿,在两年后就郁郁而终。这时候永璋才十三四岁,虽说没像自己的哥哥那样遭受毁灭性打击,但父皇嫌弃和鄙夷的话语足以影响到他的一生,在十二年后,年仅二十六岁的永璋病死。

富察皇后的死也间接的影响到了两位皇子的性命,不知道乾隆晚年会后悔自己如此狠毒刻薄的行为么?

皇四子永珹

这个阿哥也很可怜,他的母亲是嘉贵妃(就是如懿传里的金玉妍)。由于母亲地位并不高,父皇对自己没不冷不热,很早的时候永珹就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和未来,老老实实平平安安的当一辈子闲散阿哥就是最好的出路。

不过这个想法在乾隆二十八年也没能实现。这一年履亲王允裪去世,而允裪的儿子早在乾隆十五年就死去了,履亲王这一支面临着绝嗣的危险。于是乎乾隆开始多事了,他打算从儿子当中选出一个过继给允裪当孙儿,这时候乾隆就剩四个儿子了......他们分别是永珹、永琪、永璂、永琰。这几个阿哥里永珹的母亲嘉贵妃早在乾隆二十年就去世了,他也最不受父皇的喜爱,这人选还用想?就是你了永珹!

于是乎在乾隆二十八年,永珹奉旨给履亲王胤裪当孙子,从此以后,自己不再是父亲的儿子,而变成了旁支别系的孙儿,至于这太子之位更是想都别想了。

皇五子永琪

为啥乾隆要传位给天赋平平的嘉庆?实际上有着说不出的苦衷!

这个皇子可是乾隆皇帝的心肝肉。拜《还珠格格》所赐,估计全国人民都对这个皇子耳熟能详,而在实际历史中,永琪也是皇帝最出色、最看中的儿子之一。

永琪早年聪慧好学,更有着一番出色的骑射功夫,和他九爷爷(也就是九阿哥胤禟)类似,永琪对于汉语、满语和蒙古语有着非常高深的造诣,而且永琪还博学多才,对天文算法有着独到的见解(好家伙,这哪像是一个皇子啊,说是学者我都相信!)

除了才能过得去,永琪的孝心也给皇帝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九州清晏殿失火,是永琪拼死背着父亲逃出生天)。这样又帅性格又好又善良又有能力的儿子谁会不喜欢?所以在乾隆三十年,皇帝就迫不及待的把永琪封为亲王。注意,这可是乾隆的皇子中第一个享受到如此荣誉的皇子!更何况这个“荣”字也体现了皇帝对永琪的厚爱和希望。

但好景不长,在永琪封王后的一年,这个优秀的皇子就因为附骨疮而去世,永琪的去世让乾隆始终念念不忘,在他死去的二十多年后,面对着英国特使马格尔尼乾隆是这样感慨的: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语、蒙古语、马步、骑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语气中的骄傲和怀念可见一斑。

皇六子永瑢

得,这位阿哥和他的四哥一样惨,在乾隆二十四年冬被过继给了慎郡王允禧(对,你没看错,就是甄嬛传里娶玉娆这个),可见身为乾隆的皇子也不怎么安全啊,谁让你们的父亲实行团结亲戚的亲亲睦族计划呢?估摸着只要听到哪个无后的王公贵族们挂了皇子们就得战战兢兢,谁知道哪天父皇脑子一抽,自己就由根正苗红的皇子变成了旁支别系的宗室了呢......皇位啊您这辈子是都被想了!

皇七子永琮

为啥乾隆要传位给天赋平平的嘉庆?实际上有着说不出的苦衷!

在痛失爱子将近九年后,富察皇后又给乾隆生下了嫡子永琮(这时候富察皇后已经是高龄产妇),永琮的降生让痛失永琏的乾隆和富察皇后有了很大的精神慰藉,喜迎爱子的乾隆更是对这个来之不易的爱子疼到十二万分去,不过悲惨的是还没过两年永琮就因为感染天花去世了。

永琮的死让乾隆的太子人选再一次扑了个空,对于才两岁的永琮乾隆同样寄予了巨大的希望:“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宫。性成夙慧。甫及两周。岐嶷表异。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颖殊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皇七子、亦孝贤皇后所生。秉质纯粹。深惬朕心。”,两岁的小孩哪能看出来什么聪颖殊常?完全是因为永琮是嫡子,在乾隆的概念中嫡子为太子的想法根深蒂固,再次就是乾隆皇帝实在是太喜欢太爱自己的皇后了,自己与爱妻所生之子理所当然的要继承自己的天下。

更让乾隆崩溃的是永琮的死也熄灭了富察皇后的生命之火,这位可怜的母亲再也不能承受连续两次的丧子之痛,在陪伴乾隆南巡期间死去,爱妻和爱子的相继逝去让乾隆给予癫狂,他除了用自己的一生去缅怀爱妻和爱子外一改早年平和宽松的政治环境,可以说富察皇后和永琮的死让乾隆变得尖刻而阴沉。

皇八子永璇

这是个长寿阿哥,乾隆虽然高寿但他的儿子们的寿命却普遍不长,不过永璇算是个异类,他足足活到了道光年间!活了有八十七岁,是满清皇子中最长寿的。不过长寿的同时也要付出代价:永璇是个跛子,患有足疾的他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更关键的是在永璇九岁那年,他的母亲嘉贵妃便死去,忙于朝政的乾隆哪里会给这个残疾的儿子多少关注?缺乏亲情的永璇也自暴自弃,每日沉迷于酒色之间,这更让乾隆厌恶,这样身体上有残疾又不争气的儿子当然早早地被排除除了嫡子之列。—“皇子四人中,第八王沉迷酒色,又有脚病,素无人望。”

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全部早殇......

皇十一子永瑆

为啥乾隆要传位给天赋平平的嘉庆?实际上有着说不出的苦衷!

大家都说乾隆的儿子中永琪最优秀,其实皇十一子永瑆的能力丝毫不逊色于永琪,在书法造诣方面甚至比永琪还要厉害,乾隆对永瑆的书法能力非常欣赏,甚至让这个儿子给自己陵寝的神圣功德碑撰写碑文,可见在文治方面永瑆在乾隆的诸皇子中算是一等一额出色,但为什么他无缘皇位呢?

有几个原因:首先是永瑆的技能点主要加在了文治,而在满人祖传的骑射武力方面却大为逊色。而且永瑆还展现出了对文学的极大兴趣和对骑射的排斥,咱们身为满人之后怎么能把老祖宗的东西给丢了?大为不满的乾隆数次申斥过这个儿子,但永瑆仍然没什么改变。其次就是这个儿子有个毛病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永瑆比较抠门,我们不知道为啥这个天之骄子、皇室贵胄为啥会对孔方兄如此痴迷,莫非也是感染了文人的穷酸性格?永瑆这货抠门到什么地步?自己堂堂的皇子俸禄银子几万两,外加上自己的田庄,他自己书法写得好也能赚外快,每日里却和福晋们吃素菜喝小米粥......唯一能吃上肉还是因为自己死了一匹马改善伙食,这位爷还颇有些葛朗台的风度了。

您想想乾隆看见这个扣扣索索的儿子能满意的起来么?大清未来的君主气量格局如此狭小?你总不能让满朝文武跟你一起喝风过日子吧?完全没有一点皇子的风度!于是乎永瑆pass。

皇十二子永璂

为啥乾隆要传位给天赋平平的嘉庆?实际上有着说不出的苦衷!

这位皇子就是《还珠格格》里的恶人皇后、《如懿传》里如懿为乾隆生下的嫡子了。您别看小说里乾隆心中的知心爱人是娴妃如懿,在富察氏死后就迫不及待的让她当皇后,但实际上乾隆一直心心念念的是皇后富察氏,娴妃并不怎么受宠,在富察皇后去世后还是皇太后坚持要立娴妃为继后乾隆才勉强同意,我们可以预见得到皇帝对继后的敷衍和勉强,尽管两人后来有了三个孩子,但乾隆的心仍然挂在逝去的富察皇后身上。继后是痛苦的,她的夫君眼里没有只有亡妻,于是多年的隐忍和积怨终于爆发,在乾隆三十年陪伴皇帝南巡的路程中,由于未知的原因皇后愤怒之下剃发(满洲旧俗只有在皇帝去世妃子才会剃发,这等于是诅咒乾隆皇帝死)。乾隆是个极好面子的人,他对于皇后诅咒自己早死表现出了极度的愤怒,他对于继后的处置我们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夫妻之情,有的只是咬牙切齿的报复。她不但废黜了继后甚至还没有给自己的妻子一个稍微说得过去的葬礼,继后以嫔的名分下葬,连自己的陵寝都没有!(和纯惠皇贵妃埋在了一起)。

永璂就很可怜了,作为继后的儿子他也是堂堂正正的嫡子,但双亲的反目和母亲的悲惨遭遇给了永璂极大的心理创伤,更让他难过的是父亲把对母亲的切齿仇恨转移到了他的身上,永璂在世时无封爵!(注意,是没有任何的封号,连贝子这种都没有),连封号都没有可能连属于自己的府邸也别想。永璂忍受这父亲嫌恶在这世上孤孤单单的生活了九年,终于在乾隆四十一年带着对母亲的思念痛苦死去,这位阿哥让人心疼。

那接下来就只有皇十五子的嘉庆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到了乾隆晚年他举目而望,自己的儿子们要么早逝要么身有残疾不为自己所喜,能够提上台面的也就十五阿哥永琰和十七阿哥永璘......您说乾隆该怎么办,他也很绝望啊......

作者:胡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