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日军使用掷弹筒

相信大家在电视剧上都经常看见日军使用这么一款武器,它外形有点像迫击炮,没有底座和支架,使用时手持炮管,它就是掷弹筒。作为日军在美军眼里唯一能被看上眼的武器,它究竟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掷弹筒的出现是日军为了弥补在迫击炮和手雷之间留下的射程空白而研制的,它为步兵提供了一款可以曲射火力的便携武器。

在太平洋战场上,原本在中国战场尝尽武器代差甜头的日军却遇上了财大气粗的美军,其强悍凶猛的武器让日军遭受了心理上的巨大打击。日军的武器在美军眼里压根就瞧不上,但唯独就是掷弹筒美军士兵却十分喜欢。开始美军士兵对于这款小巧玲珑武器的使用方法还不清楚,看到炮管尾部有一个弧形的底座,以为是抵在腿上上发射的,因为底座的弧度和大腿是那么的契合。

图为神剧中的日军使用掷弹筒

然而美军士兵为其天真的想法付出代价了,当炮弹放进炮口后,发射产生的巨大后坐力瞬间将美军士兵的大腿骨骼给震碎了。由于时间过去这么久,已经无法知道当时的美军中有多少人被这款武器坑了。但是我们的抗日神剧却浑然不知,在镜头面前上演了一出又一出“肉盾发射”的闹剧,不少吃瓜观众还蒙在鼓里。

掷弹筒在日军中得到装备数量是十分巨大的,单单就是早期的“大正十年式掷弹筒”就生产了12万具。掷弹筒的作用堪比机枪,作为对步兵最重要的支援武器之一,它凭借轻便易携带的特点还得到了中国军队的青睐。掷弹筒还机动灵活,真正做到打完就跑,曲射平射均可,射程远,日军曾将其用于对付中国军队的机枪手,使我军曾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图为解放军曾装备的掷弹筒

掷弹筒也有缺点,那就是不容易瞄准,需要经验丰富的使用者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战斗力,日军中不乏有这样的人。抗战老兵回忆当年的情景,一般都是我军机枪刚一开火,日军掷弹筒的炮弹就准确的打在了我们的机枪阵地上。淞沪抗战中国军就吃了掷弹筒的亏,我军的轻重机枪手在日军掷弹筒的攻击下伤亡惨重。

中国军队也开始仿制这款武器,对于基础工业薄弱的中国来说,掷弹筒简直就是“步兵大炮”。资料显示,在抗战中仅国军仿制生产了4万具该款武器,八路军也仿制了2500多具。其实掷弹筒的生产并不复杂,就是如果射手要实现精准打击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随着武器的进步,掷弹筒也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