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笔者一直很尊敬鲁迅先生,但是对这句话却是实在不能苟同,因为外国人用罗盘七下西洋周游世界的时候,麦哲伦哥伦布还没出生呢,所谓的“海上马车夫”还在茹毛饮血吃生肉呢——他们的用罗盘航海还是跟我们学的呢。至于火药武器,不但是中国发明的,而且在明朝以前,一直领先于世界,特别是明朝,还奉行“拿来主义”,把“缴获”的“佛郎机”拆卸、研究、改装,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火枪骑兵队,朱棣靠着“神机营”五征漠北,就连沐英首创的“置火铳为三行,前行退后,次行继之,次行退后,三行继之”, 也比普鲁士国王菲特列二世“发明”的三线战法早了一百年。

空口无凭,文物可以作证,这些元朝的火铳、明朝的大炮、清朝的加特林可以帮我们反问:谁说古代中国只会用火药做鞭炮?

铭文注明“射穿百札,声 动九天”的元代火铳,是世界上现存的(请注意,是现存实物)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这是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至正年间制造的,这种火铳外形上看,就像尉迟恭铁鞭的加粗版,威猛的外表下暗藏杀机:不但能抡起来当破甲重兵器使用,还时不时喷出炽热的火焰和致命的弹丸。这样看来,成吉思汗纵横欧亚,靠的可不只是烈马长弓弯刀,还有中国古代军工的智慧结晶——世界上最早成建制使用的火药武器。

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亲率六万后金精兵进攻宁远,就是被上图这种“红衣大炮”发射的霰弹铁丸透入坚甲直插后背(他准备跑了),不久后不治身亡。但是清朝人写史书却不肯承认,只说“疽发于背”,实际是中了火药和铅毒。 上图的大炮是崇祯六年制造的,只可惜当时李自成在大明后院放火,后金军根本就进不了山海关,因为当时的明军大炮,在他们眼里就是不可逾越的屏障,所以他们才对懂火炮的明军叛将孔有德耿仲明极尽拉拢厚待——孔有德带来了后金急需的舰队、红夷大炮和造炮工匠。

八旗入关之初,对火枪大炮也是相当重视的,康熙皇帝更是可以称得上“半个科学家”,他亲征葛尔丹,随军用马匹拉了不少这种“车载大炮”,这种大炮口径达到了惊人的二百一十毫米。上图这种车载大炮是康熙二十九年铸造的,一炮下去,葛尔丹的“驼城(用骆驼构建的环形防御工事)”顷刻间土崩瓦解——“糜烂数丈,人马俱碎”。

但是到了乾隆之后,“十全老人”乾隆开始喜欢儒家文化,斥责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一心想恢复八旗骑射,认为那才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本。直到光绪十年(1884年),金陵机器制造局才仿造出了美式加特林机枪,并且命名为“格林跑”——这居然是中国最早装 备使用的自动枪械。而在同一年,射速达到每分钟六百发的马克沁重机枪已经开始装备欧美军队。

所以说,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并没有仅仅限于制造烟花爆竹,火枪大炮曾经是我们开疆拓土的神兵利器,只是到了清朝,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才导致了武器装备的落后,并且跟世界先进水平出现了代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