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国家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评说,各种解读,各种推测,接踵而来。《通知》的发布的确来得及时,来的必要。认真学习《通知》精神,全面理解《通知》精神,正确解读《通知》精神,对于高校做好2019年自主招生工作,对于考生申报自主招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通知》的精神实质及其重大意义

《通知》措词严肃严谨严厉,主要内容突现在十个“严格”上,即严格报名资格条件;严格制定录取标准;严格控制招生规模;严格确定招生专业;严格审核申请材料;严格组织高校考核;严格执行公开公示;严格开展新生复查;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惩处造假行为。十项措施“严”字当头,严出了历史之最。

出台的这十大严厉措施,可概括归纳为三大方面:一是强调严格执行招生政策;二是强调全面规范招生程序;三是强调切实加强监督管理。这就明确了对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地进行了规范、调整、治理、整顿的大政方针。应该说,这个《通知》是一个纲领性文件,为进一步巩固、完善、健全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指明了方向,为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正确贯彻实施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障。这个文件的发布,规范、调整、治理政策的出台,是非常及时的,完全必要的,必将对2019年以及今后的高校自主招生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通知》的精神是社会公平所指,是人心所向,非常值得赞赏。

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社会背景

我们之所以认为《通知》的发布,政策的出台,是非常及时的,完全必要的,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的客观理由。

自2003年国家实施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已经整整16个年头了。作为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重要举措,有效弥补了传统高考模式“一考定终身”的一些弊端,为国家选拔和培养了大批具有发展潜质的优秀人才,功不可没。这是不争的事实,毋容置疑。那种“见风是雨”,以为自主招生出现一些复杂的情况和负面问题,就予以全盘否定,甚至主张取消,是一种极端的形而上学。

但是,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和正视目前高校自主招生出现和存在的问题。2015年国家对自主招生进行了重大改革,由原来的学校推荐改为考生自荐,由高校“联盟”“千题考”改为各自主招生高校单独自主考核,由原来的4月份考核改为高考后的6月中旬考核。这些改革举措,大大降低了报考自主招生的门槛,也大大减轻了考生的负担。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考生报考自主招生的积极性。自2016年自主招生报考持续升温,“高烧不退”,

报考人数呈几何式增长,2018年全国报考人数达到了83万,比2014年的38万翻了一番还多。与此同时,自主招生院校间生源竞争随之加剧,尤其近两年,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很多自主招生高校设置了“直降一本线”的大优惠,一定程度地刺激了学生报考自主招生的热情。好多考生片面地认为:“高考成绩只要过一本线就可以报考,报考了就有希望”。

无独有偶,一些自主招生高校的申报条件笼统含糊,什么发明专利、发表论文、发表作品,什么获得学科竞赛奖项,什么单科成绩有三次达到年级前10%或前5%等等。不具备这些硬件条件怎么办?世上花钱能够办到的事,都不是难事。于是乎开始造假,花钱买专利证书,花钱买学科竞赛证书,花钱买论文,走后门篡改高中学业成绩等等。

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乎兜售假证书、假专利、假论文的不法社会机构应运而生,乌烟瘴气,十分猖獗,严重污染了自主招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风气。尤其2018年,一些不良机构纷纷举办各类学科竞赛,开办各种“令营”活动和“研学”活动,一时间各种竞赛活动、“令营”活动、“研学”活动、培训活动等,铺天盖地,应接不暇。这些活动夸大宣传,欺世盗名,坑害学生和家长。其目的只有一个 “掏人腰包”。

我们所处的时代,教育不仅仅是教育,也是产业。产业就是经济,而且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教育产业市场有利可图,有钱可赚,于是乎大量的经营主体进入教育市场,资本紧随其后,蜂拥而上。资本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句经典的论述:“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的进入,必然要冲破秩序。因为资本的本质是唯利是图,资本的进入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对行业秩序产生了杀伤力。有例为证,我们国家进入市场经济的30年来,资本先后进入钢铁行业、煤炭行业、房地产业,再到进入影视行业和现在的教育行业,既对这个行业产生巨大的助推力,与此同时又对这个行业产生了莫大的破坏力。

教育行业涌入的大量经营主体和大量资本,对整个教育产业包括高校自主招生工作施加一些不良影响,例如前面所述的制假售假行为。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也很正常,关键在于有无制度和法律的约束。那么,不断完善和健全制度和法规,适时调整政策和方针,问题就 可能迎刃而解。笔者认为,高校自主招生的政策调整和管理工作的加强,有鉴于此。

三、2019年以及今后高校自主招生展望

由于多层面多环节的规范和治理,2019年起高校自主招生将发生一些重大变化。

1、高校责任人、地方招办责任人、高中责任人三大责任主体追责,“秋后算账”“后发制人”的监督与追究机制的实施,将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责任心得到加强,制度落到实处,把关严格,一些漏洞被堵,一定程度遏制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自主招生的生态会得以净化。

2、录取优惠政策将会缩水。“直降一本线”的优惠或被取消,降分幅度普遍缩小,大致调整到10分、20分、30分,最大为40分。由此,高校自主招生的吸引力减弱。

3、招生计划专业将突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计算机等基础学科,一些工科专业或被消减,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等新开专业或将退出2019年的自主招生计划。

4、招生规模得以控制,招生计划或将普遍消减10-20%,但大幅度消减招生计划的可能性不会太大。面试环节大部分高校将增加体质测试项目,测试项目或将列入一定的考核分值。这就进一步增加了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同时也加大了录取的竞争力。

5、《招生简章》报考条件关于奖项的列述,将会进一步明确具体。未明确列述的奖项将被排斥在外,资格审核首当其冲一票否决。学科竞赛奖项的认可,将进一步突出举办主体和赛事的权威性与公信力。由国家权威机构举办的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竞赛更加被推崇,一些非官方的机构举办类似竞赛奖项定会被拒之门外。

6、论文发表、作品发表不再单独列述,转换为“具有一定学科特长且能提供真实的研究性成果证明材料”。论文审查将更加严格,论文“查重”力度加大,论文是否真实,是否符合学生客观实际,是否与学科特长相匹配,甚至来源与过程也将成为审查的要素。论文的质量也将成为考查的重点,要求进一步提升。因此,会有相当一大批论文被“审掉”,论文的“过审率”大大降低。

7、对录取的学生将会进行复审,把自主招生的申报材料与考生高考电子档案及纸质档案比对,以考生高考档案材料为准,发现问题将进行调查,弄虚作假一经查证属实,考生将被取消录取资格,性质恶劣的甚至会被取消高考录取资格,相关责任人或被追责,受到严肃处理。提供虚假材料是指假证书、假专利、假论文、假成绩单以及其他虚假证明材料。

有鉴于此,预计2019年报考人数为近四年来首次呈现负增长,全国报考总人数或不超过70万人。报考的生源整体质量明显提升,初审率较去年有所提高,但由于招生规模压缩,招生计划减少,录取率仍然不高,或与去年持平。

凡事物都是辩证的,高校自主招生申报严格审查,严格考核,严肃纪律,严厉追责,将会为2019年乃至今后的高校自主招生带来新的气象新的局面,营造公平竞争的新的环境。对于广大具备实力的考生来说,是利好消息,是大好机遇。我们期待自主招生开启新的气象和新的局面。

传播高考知识,传授填报技巧,引导志愿理念,服务全国考生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许可转载须署名作者注明出处]

高考规划专家李勇微信lywx418988 / 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