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再生网关于河北直隶总督署的游记。

直隶总督府

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在河北省保定市,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直隶总督部院虽然坐落在河北,却有通天的权利。河北保定的直隶总督因直隶省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全国八督之首。

直隶总督署,历经沧桑,承载了75位总督的功过是非,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内涵,成为清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缩影,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高的台阶上,大门上方正中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大门外还有一组封闭性的院落,由东西班房、东西辕门、鼓亭、乐亭、照壁、旗杆等组成。

大门前对称的两根旗杆由民国年间直鲁豫巡阅使曹银初建(复建于1994年),各高33.6米,为全国古建旗杆之最。院内有数十株粗大的桧柏,冬季,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其上,"古柏群鹰"称为衙内一景。

碑石

碑石

直隶总督署的建筑布局,既承袭了前代衙署的特色,同时又受到了明清北京皇家宫殿建筑布局乃至民居建筑规制的影响。

整座直隶总督衙署建筑座北朝南,东西宽134.4m,南北纵深约224m,共占地三万余平米,其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进院落,配以左右厢房耳房,均为小式硬山建筑。东路的东花厅、外签押房等建外观图(16张) 筑基本保存完好。

李鸿章在任总督期间,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烟台条约》、《中法会订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俄条约》、《辛丑条约》,指挥了中日甲午战争的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1900年,英、法、德、意四国联军人侵保定,但直隶总督李鸿章却在外地训令要“以礼相待”联军,于是侵略军便大肆烧杀抢掠。11月6日,以英少将盖司礼为首的侵略军将校端坐在总督署大堂正中,将直隶护理总督廷雍等人五花大绑,在大堂跪审,并推出斩杀。这是在保定直隶总督署历史上的惟一一次“庭审”,留下了奇耻大辱,也是落后必然挨打的惨痛教训。

李鸿章的得力干将袁世凯,任督十余年,靠编练新军起家,后成为窃国大盗。

总督署大堂,五开间,长22米,进深10米,高9米,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堂前有抱厦三间,堂外有砖砌的13米见方的露台。

以黑色油饰为基调的大堂布置的森严肃穆。大堂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屏风上悬挂的"烙恭首牧"匾,为雍正皇帝的亲笔御书,是雍正帝御赐直隶总督唐执玉的。室内陈列的公案桌、浩封架、职衔牌、万民伞和车轿等物品,是总督的办公用品和出巡仪仗。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

大堂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屏风上悬挂的“烙恭首牧”匾,为雍正皇帝的亲笔御书,是雍正帝御赐直隶总督唐执玉的。

文玩展柜

在古代只有官宦人家和大户人家才摆的起这样的文玩古董展柜,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文化内涵与身份的象征。

如果从雍正二年(1724年)李维钧首任直隶总督起,到宣统三年(1911年)张镇芳署理直隶总督止(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逊位才废止),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那么在187年中一共产生过直隶总督75人,99任次(有的只任数月),而任职在5年以上的只有方观承、周元理、李鸿章、袁世凯等十余人。其中李鸿章任期最长,他三次受命,先后达二十八年之久。

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地方。东侧室为议事厅,西侧室为启事厅,是总督与幕僚议事之所。

二堂之后的内宅门,内宅包括三堂和四堂。三堂又称官邸,是总督的书房和内签押房(办公室),历任总督习经练字、著书立说,主要就在这里。四堂又称上房,这里花木繁茂,是总督及其家眷生活居住的地方。

卧房

书房与卧室

直隶总督署大门以外,清时曾建有辕门、照壁、旗杆、乐亭鼓亭、一对石狮、东西班房,以及西辕门外专供每日报时及拜发奏折之用的炮台等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如今虽大多不存,但其所组成的半封闭格局,以及造就的威严气氛,曾给人以森严神秘,望而生畏的感觉。

写在最后

直隶总督署,历经沧桑,承载了75位总督的功过是非,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内涵,成为清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缩影,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直隶,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

这里,曾经是天子脚下的重地,民国年间是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日伪和国民政府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新中国成立以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驻此。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为再生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修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