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墨,神马?是药,还是墨?每个人反应也许不同,朋友说想起了陈毅爷爷吃墨的故事,还有人立刻浮现舔墨书写的画面,有木有?

舔墨书写

古墨专家王毅老师曾提到:“儿时腿上得一种无名肿毒,痛得不能起床,幸亏家人及时采用“墨疗”,将家中一锭光绪年制的药墨研磨后涂在患处,几日后痛消肿散了。”

以药入墨,故称药墨。中药和墨都是我们的文化特色,药墨更是墨苑一朵奇葩。

北宋 松烟墨

但,墨为什么加中药呢?

要从墨开始说起,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开始使用天然墨(自然界中未经加工的黑色颜料);后面出现人造墨,如湖北云梦睡虎地4号墓出土了一锭秦代人造墨,呈丸形;还有用墨模压制成锭的,如宁夏固原县刘家渠出土了东汉松塔形墨,为松烟墨;目前在海昏侯墓已发现有几十个之多的松烟墨实物。

西汉 墨丸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什么是松烟墨?先说说人造墨,所用的原料,从古至今,不外乎有松烟、桐油烟、石油烟、漆烟、猪油和各种植物油烟,后以松烟和桐油烟为主;随着桐油烟盛行,独占上峰;但其中以松烟最古,如曹植在他的诗中提到:“墨出青松烟”。

“松烟墨、桐油烟墨、漆烟墨” 书写

松树全身是宝,松脂、松节、松叶、松花皆可入药,在《本草纲目》皆有记载,并提到“古者以黑土为墨,故字从黑土”;松烟墨方可入药,其他如桐油、石油烟等都不可入药。由此可知,药墨必是松烟墨。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没想到松木松枝燃烧后的烟灰(碳颗粒)还是制作松烟墨最主要的原料,不可思议……;《天工开物》记载,烧松烟的竹棚尾部的一二节结成的是清烟,是制作优质墨的原料;中部各节为混烟,用做普通墨的原料;最前端一二节的烟子,卖给做印刷的,其余的供漆工、粉刷工做黑色颜料使用。

松烟墨制作

说到松烟墨,不得不提韦诞,三国制墨名家,制作出“一点如漆”的人工松烟墨,“参以真珠(珍珠)、麝香捣细合烟下铁臼,捣三万杵”首开以药入墨的先河。

松烟墨

载自《古墨》 王毅 著

从天然墨到人造墨,从松烟墨再到药墨,这当然绝非偶然。因为墨是以碳素单质(烟、煤)与动物胶调合加工而成的,而动物胶容易受潮生霉,而失去粘性。年代久远后,墨的形体由此自行损坏。

以药入墨,不只是“增光助色取香,意在使胶力经久不败、墨色不退、坚如犀石”。

清乾隆 汪斗山款麝香月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一面为月宫桂花树下玉兔捣药图

一面为“麝香月”填金隶书三字,内加药材麝香

早先药墨加入的是以麝香、冰片、珍珠、龙脑、木香等芳香开窍类为主,常用于神昏、惊厥等证;随着仿药墨的锭剂出现,功效进一步扩大,到清代有专门的用来治疗的复方制剂。归纳其功效主要是清热、止血、开窍三大类。一起来看看“以药入墨、以墨入药”。

载自《药墨史话——从胡开文“八宝五胆药墨”谈起》

林欢 著

历朝历代的制墨名家很多,各有其独特配方。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在墨中加入秦皮,又名梣[chén]皮,是江南樊鸡木皮,古籍提到其解胶益色、书色不脱,大概取其清热解毒的作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发掘的外用药墨治疗带状疱疹、无名肿毒;啊哈,药墨里清热解毒的本草,大概是王毅老师儿时腿上的肿痛为何消散的原因了。

清乾隆 《墨法集要》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各种配方中,古籍记载,药墨中的“酸石榴皮”砚中遲[chí]散,“皂角”去湿气,“明矾”防腐,“栀子仁青黛”去胶色,“鱼胶牛胶”增墨色、多则胶笔锋……,博大有趣。

黄山松液墨套装漆盒

尹润生藏

药墨药墨,是药是墨,莫自行随意尝试,在医生的治疗指导下方可使用。

明代 王履 《华山图》册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最后,回到书桌前,让传统的书写在我们手间流传。或画,落纸的“焦、浓、重、淡、清”五色意到笔随;或写,一笔一划写下那份用心,一句“见信如晤”将思念带到面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