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飘 春雷响

———武平县中山镇上岭中地村革命简史

中地革命基点村是武平县中山镇上岭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从上岭村始一直沿山登坡而上,该村四周环山,有一条小溪村前流过。

解放前的中地村,由于山高路陡,水冷地瘠,粮产低下,农民群众的生活极端贫困,即是有些农副产品,也得肩挑手提走出几十里山路销售,换回日需品。然而,这穷山沟的人民群众却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早在1927年春,由于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和“清党”事件,一场轰轰烈烈的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宣告失败,中共武平地方组织被迫转入秘密活动。直到1928年冬,中共武平县临时县委成立后,临时县委委员梁心田受县委的委派以采草药为名来中地开展活动。不久,陈一等在参加寻邬农民起义受挫后,亦来武西地区活动。在梁心田、陈一等的宣传发动下,1929年正月,中地村组织起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起初只有几个人,队长是当地皆知的中地八兄妹中的老三赖清湖,队员有赖官铭、赖清全、赖清奎、赖田官、赖官福等人。至同年农历八月上旬,县委又派出练素贞来到中地、上坑(含原上坑上、下村,现为上岭、上峰)等地,协助组织发动上坑地区第一次农民武装暴动。中地赤卫队成为暴动骨干,暴动队伍直取武所(今中山)城后,前往武平县城,配合红四军第三纵队首次解放武平县城并接受红军的训练和枪支弹药的援助。

红军主力出击东江后,中地赤卫队返回上坑、上峰一带活动,队伍发展到20余人枪。同时,秘密请来广东造枪师傅在中地隐蔽制造枪支,为扩大队伍作好准备。不久,钟绍葵民团进攻上峰,上峰潘秀文等人叛变,赤卫队只好返回中地活动。

1930年春,武平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练宝桢等奉红四军命从江西返回武平后,在东留组建起武南游击队,参加上坑地区第二次农民武装暴动和夺取武所城。尔后进驻武平县城,编入朱发古为大队长的武平县赤卫大队,接受红四军的整训和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检阅。红四军主力离开武平后,朱发古带领县赤卫大队退回武西地区活动,上坑游击队亦驻上坑、中地等地。期间曾配合红军攻打江西赖地,赖地民团十分顽固,并以迷信的手法惑人耳目,让每个民团官兵头上扎上“护身符”,口念“铳铳响、铳镜响”盲目地放枪。红军和游击队则以正压邪,有的放矢地直射敌群,大败赖地民团。

同年7月,县赤卫队在武西的上坑、油心地、上贵湖、雷公灶(今东留永福)等地分兵活动时,朱发古被叛徒以筹集到款子,要他下山安排为由(当时,朱不知道他们已叛变),把他诱骗至上坑刘氏宗祠,敌人缴下朱发古的枪弹,并把他手脚捆紧,连夜押送到武平县城,翌日将其枪杀。叛徒们还惨无人道地割下朱发古的头颅悬挂在县城东门城墙上,以“杀一儆百”示众,残忍至极。朱发古遇害后,县赤卫大队各部分散各地活动。上坑游击队在赖清湖的带领下,退往武北的亭头、桃地、小澜等地参加桃地、亭头、小湘坑(今湘里)等地战斗。1931年初,杭武县苏、县委建立,武北归属杭武县第八区,上坑游击队亦归杭武县苏指挥,并开赴上杭白砂受训,正式改为武西游击队,队长赖清湖,政委赖清洪。此时,“肃清社会民主党”事件正在疯行,许多县、区、乡苏维埃政府及武装部队的优秀干部被迫害,但武西游击队仍坚持在武北、中堡一带活动,队伍发展到200余人,被编入武平独立团,赖清湖任连长。1932年2月,红二军由长汀进驻武北后,指令原武西游击全部人员返回武西地区,发动农民武装暴动,以配合红军收复武平县城。2月23日,红军十二军主力兵分三路进取武平县城,武西游击队在上坑发动组织起近千农民群众举行上坑地区农民第三次武装暴动。暴动队伍直抵武平,分几路支援红军十二军,一举击溃钟绍葵新编的第一独立旅第一、三两营,胜利收复武平县城。此后,武平各地的土地革命进入全盛时期。武西游击队乘势扩大队伍,并改编为武西工作委员会。1933年4月,粤赣军区成立后,改属粤赣军区所辖。武西游击队以大队为单位在武西地区、赣南地区分兵活动,有时集中行动,单攻东留圩就达10余次。后来还配合红军攻打广东南雄,还选送60多人编入江西军区独立三师五团。

当国民党军勾结地方民团大肆进攻各苏区时,武西游击支队奉命护送难民撤到江西筠门岭。支队政委赖清洪原在粤赣少共省委与省少先队总部工作。因在整肃AB团时被开除,又回到武西游击队,后在筠门岭被抓回粤赣军区处决。眼看兄弟被无辜迫害的赖清湖极为不满,返回武西活动。此时,正值福建的反“罗明路线”斗争蔓延到江西,时任中共会昌中心县委书记的邓小平等亦被撤职,赖清湖也被粤赣军区三分区列为重点,并以“有反革命行为”之名受到严重处分。赖清湖兄弟姐妹共有8人,其中兄清海、弟清洪、清浪和八妹都投身于革命。他自己1928年冬就加入中地农民协会。1929年春组建起中地赤卫队,自任队长,后任武西游击支队队长。由于他不愿执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所定的把边沿地区赤卫队、游击队整体调离和与敌对垒的进攻路线,因此,在反“罗明路线”中受到撤职和打击。“左”倾路线执行者甚至发出《通缉》,强行把赖清湖捉拿“归案、究办”。赖清湖被定为“反共产党,反苏维埃,破坏红军,叛变革命”罪,押送粤赣军区,终日手铐脚镣,不久就被五花大绑,活活打死在筠门岭。80年代末,中共武平县委党史办曾多次发出书信给一些历史见证人,要求为赖清湖、赖清洪兄弟出具证明,根据有关政策给予平反落实。赖清湖、赖清洪等武西游击支队主要领导人被害,引起部队内乱,甚至有一些人拖枪叛变。后虽经几次整训,都无法恢复元气。时至1934年农历二月初十,游击队在东留桂坑文昌宫驻扎时被广东军阀一个团及桃溪后备队包围,虽经浴血奋战,最后被大火围攻,大部分被火烧死在宫内,几乎全军覆灭。

中地是武西游击支队的前身———中地赤卫队的诞生地,中地人民群众踊跃参加革命为上坑等地的农民群众树立了榜样。在上坑地区发动的三次农民武装暴动中,大多数贫苦农民毅然加入行列之中,并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英勇奋战,许多优秀青壮年忠于革命,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上坑地区仅上岭一村(含中地、程地、长窖、竹背、岭下等自然村)建国后被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24名,被确认为“五老人员”的有9人。中地村人民英勇参军参战,国民党军和地方民团视其为眼中钉,屡次派出大队人马袭击中地、程地等村,将其焚为废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中地革命基点村人民极为关心,免缴公粮,发放棉被、衣服,资助当地人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摘自《红色文化周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