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丨迦溆

神经突触的结构与功能的维持在认知记忆中起着核心的作用。神经突触的功能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早期重要特征与致病因素之一【1, 2】。目前对于AD还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针对Aβ和tau这两个AD重要致病因子的临床实验也纷纷失败,因此迫切需要更深入揭示AD的疾病过程,以帮助寻找新的AD治疗靶标。

近日,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张云武教授和许华曦教授合作在Biological Psychiatry(精神病学领域排名第一的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RPS23RG1 is Required for Synaptic Integrity and Rescues Alzheimer’s Associated Cognitive Deficits(https://doi.org/10.1016/j.biopsych.2018.08.009)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一条新的调控神经突触结构与功能的途径,并证实这条途径的异常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AD治疗的新的靶点。

张云武和许华曦合作团队前期鉴定出一个新的Ib型蛋白RPS23RG1,并发现该蛋白及其家族成员可以通过其跨膜区与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 AC)相互作用,进而调节AC/cyclic AMP/Protein Kinase A/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信号通路,同时抑制Aβ的生成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相关成果先后发表在Neuron、Human Molecular Genetics等杂志【3-5】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该合作团队又发现RPS23RG1 (RR1)可以通过其细胞内羧基端区域,与两个重要神经突触后膜蛋白PSD-93和PSD-95相互作用这一过程可以抑制PSD-93/PSD-95与泛素连接酶MDM2的结合,从而调节PSD-93/PSD-95的泛素化及蛋白酶体降解,达到稳定神经突触的结构与功能的作用(如图所示)

Rps23rg1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神经突触结构功能以及认知记忆的损害,而这些损害可以被过表达PSD-93和PSD-95所挽救。更重要的是,合作团队发现RPS23RG1的水平在AD患者和AD模型小鼠中都有下降,并且这些下降与PSD-93/PSD-95的水平降低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RPS23RG1的水平异常在AD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更进一步,合作团队发现当使用RPS23RG1的细胞内羧基端衍生多肽进行治疗时,不仅可以缓解Rps23rg1敲除小鼠的神经突触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还可以缓解AD模型小鼠的疾病症状。

上述结果发现了RPS23RG1通过调节PSD-93/PSD-95的稳定性,从而维持神经突触结构与功能的新途径,并揭示了RPS23RG1水平发生异常时导致AD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此外,由于RPS23RG1可以通过不同结构域,从不同方面来发挥保护作用:如跨膜区影响A和tau,而细胞内羧基端影响神经突触功能,因此RPS23RG1可能成为AD治疗的更好的靶点。

据悉,厦门大学医学院博士生赵东栋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张云武教授和许华曦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Koffie RM, Hyman BT, Spires-Jones TL. Alzheimer's disease: synapses gone cold. Mol Neurodegener 2011;6:63.

2. Shankar GM, Walsh DM. Alzheimer's disease: synaptic dysfunction and Abeta. Mol Neurodegener 2009;4:48.

3. Zhang YW, Liu S, Zhang X, et al. A Functional mouse retroposed gene Rps23r1 reduces Alzheimer's beta-amyloid levels and tau phosphorylation. Neuron 2009;64:328-340.

4.  Huang X, Chen Y, Li WB, et al. The Rps23rg gene family originated through retroposition of the ribosomal protein s23 mRNA and encodes proteins that decrease Alzheimer's beta-amyloid level and tau phosphorylation. Hum Mol Genet 2010;19:3835-3843.

5.  Yan L, Chen Y, Li W, et al. RPS23RG1 reduces Abeta oligomer-induced synaptic and cognitive deficits. Sci Rep 2016;6:18668.

BioArt,一心关注生命科学,只为分享更多有种、有趣、有料的信息。关注请长按上方二维码。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微信ID:fullbellies或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